对很多私募基金而言,在中国市场以IPO实现退出已经越发困难。
“目前仍然超过600家公司在排队等待境内上市,而过去四年以来,通过A股IPO形式实现退出的比例已经骤降,由2010年的占比70%下挫至去年的28%,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必须寻找并购交易以及最终通过二次出售等其他方式实现退出。”安迈顾问(Alvarez&Marsa)亚洲主管刘佑昌坦言。
过去数年,私募基金通过在内地交易所IPO实现退出的这一首要方式持续遇冷。2012年10月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IPO市场于2014年11月临时关闭,直至2014年1月重启。这意味者私募基金有待退出的投资项目大批积压。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共受理首发企业申请654家,其中已过会38家,未过会616家。
二级市场交易退出
“在过去十年,私募基金主要通过寻找一些未上市公司以低价购入少数股权,然后通过IPO很快实现退出,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但目前而言,IPO退出渠道日益收缩。同样,在香港市场,如果一家企业不具备相当的规模并让投资者相信未来的潜力,将很难实现上市。”他表示。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私募基金虽然在去年通过IPO退出增加至114次,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相比2010年、2011年的212次和171次仍有差距。相比之下,2014年以其它方式,包括交易出售或向其它私募股权投资者出售股权,实现退出的数字则分别为111次和7次,创下历史新高。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1月中发布的《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报告》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间的转手交易将是未来一年最重要的交易来源之一,仅次于家族或私有企业出售。
“在一个好项目日益难得的市场中,未来溢价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更大的透明度和更低的交易执行风险上。私募股权基金间的转手交易是退出方式的一种补充。”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徐华表示。
买方普通合伙人(GP)类型的私募基金认为,通过从其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得的资产往往风险低且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同时其优秀的管理团队更能理解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此外,同为私募基金的专业卖方能使尽职调查过程更为顺畅,达成交易的可能性更高。
“去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私募基金以收购交易(buyout transaction)方式退出同比增长接近三倍。同时,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需要重新调整投资思维,如何以少数股权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实质性的改善,而不是过去那样仅仅希望低买高卖实现套利。”刘佑昌指出。
他表示,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目前筛选潜在投资人的主要标准除了传统的提供低廉融资以外,更注重一些“无形资产”比如商业关系网络、专业管理技能等。
海外并购热潮持续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私募基金也频频参与海外并购。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1%至593宗,而交易金额则飙升101%至730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科技和消费相关行业占并购交易数量逾半。
普华永道谘询部合伙人陈伟棠表示:“在2014年,内地私募股权基金及财务投资者所参与的海外投资活动数量倍增,投资金额亦创下新高。我们注意到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海外企业对象都拥有重要的中国市场增长策略及元素。”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心过去五年已经逐步转向科技和品牌,而不再是传统的政府主导的石油等自然资源类并购。”刘佑昌说道。
从地域而言,欧洲市场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明朗因素,一些优质资产的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上欧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欧洲将成为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分别为96宗、83宗,而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则分别录得64宗、17宗、7宗、5宗并购交易。
此外,他指出:“私募基金在中国境内市场的投资重心主要涉及科技、电子商务、零售消费以及医疗保健这四大板块,并且也在积极参与中国国企混合制改革,一些国有企业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私募基金对于这类资产兴趣十分浓厚。”
去年9月,中石化如期完成其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引资工作。公告显示,25家境内外投资者中,多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如厚朴投资、复星国际、RRJ Capital均隐身在投资者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