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互联互通开长三角一体化先端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12-04 07:33: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移动支付为切入口,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支付宝等数字科技平台让单个城市智慧出行从点到网,使长三角区域这个城际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交通出行极为畅通和便利。倘若在其他城市群推广,算得上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标杆之一。

出门前东翻西找地铁卡的低效举动,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城市已可避免了:手机下载某APP绑定银行卡,开蓝牙刷二维码进闸机,一气呵成。但到异地乘地铁,哪怕就是隔壁邻居城市,也得先在排长队的售票机前找零钱买票才能进站,仍是一种折磨人性的体验,尤其针对那些把路途衔接时间安排到以分钟来计的旅客。好消息是,这也成过去时了。从本月起,沪杭甬三城地铁交通刷码过闸的互联互通正式启动,同一个APP,可刷乘上海、杭州、宁波三城的地铁而畅通无阻,适用城市今后还将呈扩大之势,南京、合肥等城市年底即将加入。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迄今不到一个月,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已走在了最前端。当然,跨区域扫码政策、技术趋于成熟,是其落地的前提。

“一体化”三个字的背后,包含诸多所指,最为突出的应当是生产力一体化,而生产力一体化首先得是规划一体化,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不可少;尤其交通一体化,省际断头路这种煞风景断不可多;市场一体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合作说起来简单,但实际运作起来总会有利益纠葛;此外,生态环保一体化的重要性今日已妇孺皆知,然而统一各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规划、标准、监测、执法等环节无一不是硬骨头。诸多要素,抓手必不可少。以此观之,长三角城市地铁互认二维码可算交通一体化关键之举,亦可视为长三角生产力一体化先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手机这块当下最为普遍的互联网终端屏,每一款“杀手级”的应用出现与某一款重要民生应用的改观,无疑最能引人注目并能实际转化为生产力。

在当今中国寻找一片有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大部分人肯定要投长三角一票。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二十六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这个区域的很多小城市都在竞相争取与上海、杭州对接;而上海、杭州的白领、蓝领,选择周边小城市买房安家的“两栖”人也早已屡见不鲜。跨城通勤、就医、就读等需求也就自然而然。随着人和资源充分流动共融,区域内居民对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报告,在长三角城市群所覆盖的26座城市中,有大约七成的城市已支持刷码乘车。此刻,依靠类似支付宝等数字科技平台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用户1个手机1次注册就能在沪杭甬坐地铁,不需要反复买卡、安装新的APP,同一个二维码三地扫码进站,相当于有了一张长三角地铁通票。此举可谓直击痛点,各方多赢:支付宝等平台增加了老用户黏性,且新客户流量暴增;政府公共职能部门节约了资源,各城市的硬件设备、票务等系统都无需改造,更赢得百姓好评;用户得便利,得实惠,平台推广期往往还有折扣与优惠。

虽然在长三角之外,如今也已有多个城市公共交通支持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刷码乘坐公交、地铁,我国已成全球首个普及扫码乘车的国家。但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低碳出行智慧程度整体水平最高,接入车次密度、线路运营长度皆位列全国第一。显然,长三角城市群智慧出行对全国带动和引领作用显著。

而以移动支付为切入口,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支付宝等数字科技平台让单个城市智慧出行从点到网,使长三角区域这个城际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交通出行极为畅通和便利。倘若得以在其他城市群推广,算得上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标杆之一,更有可能与我国的高铁技术一样,成为世界其他人口大国,在建设城市群时可借鉴的样本。

更为要紧的是,长三角多城市地铁的成功互联互通,让国人看到了这一模式从交通领域扩展到政务、医疗等领域的可能性。诸如网上缴纳水电煤,手机“刷脸”办理社保、医疗挂号乃至公积金等。长三角全面一体化或将由此而发轫,一发而不收。支付宝等数字科技平台在民生领域的探索已经持续多年,无疑,向数据技术输出转型也是当前这种类型的互联网科技头部平台公司的普遍视野以及未来成长的长期驱动力。

不论长三角,还是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人文体验,最终有望成为改变整个国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大动力。但在客户对公共政务的感知与褒贬,支付宝等科技平台的自行研发之外,一体化终究是制度化的活动,需要有制度创新的支持。这显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乃至顶层的制度设计,需要制度政策引导,以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为导向,带动制度、政策、工具、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尽早提供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扶持体系和服务体系。

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支持一体化过程当中出现的创新和发展,最终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与美好生活方式,地铁互联互通是个良好开端。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财经专栏作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