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创业板的争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一方面,创业板指数不断走高,实际上自2012年底创业板见底585点以来,就一直保持着上升态势,迄今已经维持了30个月的升势。特别是进入2015年,连续5个月上涨,年内上升幅度超过50%,许多个股创造中国股市股价极值,超过每股400元,市盈率、市净率高企。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对创业板的大幅上涨诟病不断,有股评人士说,从静态股息率角度计算,现在买创业板需要6个世纪才能回本;也有人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认为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大幅下挫,网络股崩盘时的市盈率就是100倍左右,这和创业板现实的市盈率相仿,因此创业板眼下的处境极其危险,势如累卵。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个股看。创业板在创设之初有过一轮凌厉的上升,监管部门也常常对投资者购买创业板股票进行电话指导。可以看3只个股的例子:一是吉峰农机,上市初始以农机连锁销售为契机,股价飞升至近百元,市盈率高企,然而这种盈利模式并不成功,随后股价大幅滑落,并一蹶不振;二是华谊兄弟,上市之初的价格曾接近百元,但是其公司盈利模式清晰,盈利能力不断提高,所以上市之初的高市盈率、高股价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障碍,现实的股价比那时还上涨了3倍有余;三是网宿科技,其在上市初期股价表现尚好,但是随后遭遇利润下滑,股价随之跌落,公司曾被作为创业板“业绩变脸”的负面典型而遭口诛笔伐,股价大跌。然而,网宿科技的业绩随后出现转机,盈利持续增加,其股价也由13元飞升。这说明对个体的上市公司来说,静态市盈率并不是问题,而在于企业所在的行业能否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及能容纳何种体量的上市公司和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否适宜。
另外,从创业板整体来看,虽然现在市盈率高企,如同当年的纳斯达克市场,但是在其他环境方面尚有不同。1999年,互联网行业初兴,主要是以吸引眼球为主,除去广告、媒体,并没有其他盈利模式,市场容量有限。而现在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已经深入日常消费的各个层面,以至于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变,其市场容量变得极其巨大,这是十几年前的市场不可比的。
此外,那时纳斯达克指数的崩塌与美国经济周期变动相关。从1999年中起,为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开始加息,到2000年中,美联储连续加息6次,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6.5%的水平,而我国现在仍处在降息周期过程中。因此将目前的创业板简单类比为纳斯达克泡沫前夜,并不确切。
不过,创业板确实升幅巨大,这必然压缩了后续上涨空间。对此,保持谨慎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