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工行正式参战互联网金融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2015-03-24 11:51: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工商银行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咨询高手 实盘买卖

在互联网金融的春风下,素有“宇宙行”之称的工行也在谋求变革——3月23日,工行正式发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这也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已经全面加快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实施。

值得指出的是,不似过去国有大行传统的正襟危坐式的发布会,昨天的发布会现场活泼现代,更像一场IT产品推介会,工行行长易会满脱稿上阵,以巨大的PPT的形式展示了“e-ICBC”的三大平台、三条产品线,颇有苹果产品发布会的味道。

盛大的发布会背后,是以工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对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主动适应,是因时而变、因需而变的必然选择。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面对已经崛起的互联网新贵们,银行“大象”们能否迎风起舞,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兵分多路全方位布局

工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谋划已久。去年8月,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宣布要在互联网上再建一个ICBC;10月,姜建清则在《金融监管研究》上撰文直接指出,面对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的风云变幻,商业银行抓不住就是挑战,抓住了就是机遇。

细观此次发布的“e-ICBC”,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上的“工银e支付”“逸贷”“网贷通”“工银e投资”“工银e缴费”等一系列产品,以及“支付+融资”、“线上+线下”和“渠道+实时”等多场景应用,可谓全方位立体布局互联网金融。

从公布的数据看,“宇宙行”拥抱互联网开局良好。

易会满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行的e-ICBC战略已经取得良好开局,形成了规模效应和爆发式增长。其中,B2C电商平台“融e购”对外营业14个月时间,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交易量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

基于客户线上线下直接消费的信用贷款产品“逸贷”余额则超过1700亿元,去年累放2300亿元,与全国P2P网贷成交额之和基本相当。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已累计向6.9万客户发放贷款1.6万亿元,余额近2500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金额最大的网络融资产品。

“大象”能否迎风起舞?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将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那么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以工行为代表的金融界的“大象”们能否迎风起舞,甚至飞起来?

目前看来,工行对其e-ICBC前景乐观。姜建清表示,工行通过加快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建设e-ICBC已催生了巨大的能量,迎来新一轮的成长。易会满透露,今年B2C平台“融e购”交易金额目标为3000亿元,B2B目标则为2000亿元。

昨日也出席发布会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则许出了“互联网+房地产”的美好意愿——他表示,万科希望今年在工行“融e购”平台上完成超过100亿元的销售额,并以此为契机,与工行一起探索房地产电商新模式。据悉,在过去短短一个月的试水期内,通过线上、线下整合运作,万科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实现了1.2亿元的交易额。

面对已经崛起的互联网新贵们,银行是否有足够能力和优势迎接挑战?在姜建清看来,工行具有三大优势。其一就是突出的信用特征。其二是工行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的优势和潜力,作为数据依赖型行业,银行具有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应用体系,依托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经营新模式,改善服务和风险管理。

而具备最大优势的则是工行遍布境内境外、联通线上线下的网络布局。“线上与线下,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都不可或缺”,姜建清介绍,除电子银行外,工行在境内有近1.7万家网点,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多家境外机构,这是区别于其他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尽管近年来客户金融服务和交易向线上尤其移动终端迁移的趋势十分明显,但线下网点在处理复杂和高风险业务,以及支持客户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工商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