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一位长期跟踪三聚环保的资深研究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与焦化和地炼企业如今所处的境况有些类似,三聚环保作为曾经的石化行业净化服务商,过去几年也一直处于突破“成长的烦恼”阶段。
2011年,由于受到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的影响,公司募投项目投产时间延迟半年之久,导致产能释放速度低于预期。另外,公司利用超募资金实施的撬装式脱硫集装箱业务,也受限于原料供应一直难以放量增长。上述研究员表示,正是从那时候起,三聚环保开始坚定走出石化行业,积极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如今,服务于煤化工领域的“三聚模式”,已开始渐渐打破过去单纯依赖剂种销售的成长“天花板”。
在三聚环保总裁林科的设想中,做BT项目服务于煤化工以及下一阶段的地方炼化行业,依托此过程拉动传统剂种产品销售,这一路径并非“终点”。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三聚环保更大的战略在于,在适当的阶段,即三聚环保目前的煤化工和地方炼化行业BT工程项目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通过收购这些项目成为业主方,实现自身成为高盈利性的清洁能源生产商的“华丽转身”。
他解释道,按照公司测算的结果,当“三聚模式”产出的包括LNG、蜡制品等高附加值清洁油品每吨的盈利能力超过1500元时,三聚环保就可以考虑将这些项目收购。如果按照三聚环保目前所做BT项目单体七八十万吨焦炭转化规模来计算,未来3到5年内只要能将项目数量做到超过20个,总转化规模就可达1500万吨,如果收购的话,三聚每年的利润空间将可达200亿元以上。
林科介绍,目前国内大概有一亿多吨原油的炼化工艺,走的是渣油进焦化路线,如果替换成悬浮床加氢技术,产出率提高3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多出3000万吨的汽柴油产量。“30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庆油田,这其中的市场前景和行业发展意义可见一斑。”他说。
不过,上述资深研究员指出,在三聚环保突破成长“天花板”,在业务模式不断升级的征途中,如何把潜在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到脑后,这或许是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据他了解,目前国内无论是在焦炉煤气制LNG,还是费托合成,抑或是悬浮床加氢裂化,这些单一技术路线均已有不少企业涉足其中。例如悬浮床加氢裂化这一技术,目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巨头都已开始蓄势而动。
对此,林科回应称,三聚环保作为民营上市公司,拥有融资实力和把不同的研发团队积聚在麾下的灵活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深谙石化和煤化工两大行业的技术和成本现状,由此所形成的低成本高经济性技术工艺的研发能力,是三聚环保过去及未来将持续保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足可以抵御后来者的挑战。“不过,我们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将拟定的8到10个示范样板工程做出成效,良好图景相信届时自然会水到渠成。”他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