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争议中的上海绿捷,“校园团餐背后的资本巨兽”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9-26 08:13: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争议中的上海绿捷,“校园团餐背后的资本巨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路数 导语:资本的盛宴,不应以餐盘里的妥协为代价。

2011年10月,一家叫做Hosen Capital (Cayman), Ltd.(厚生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早期,它不过是家低调的财务投资者,在海底捞、新希望乳业、美团等食品消费项目里占点小股,喝点汤水,姿态温和。

但到了2013年,厚生画风一转,干了票大的:

做了它的第一笔控股并购,还是跨境并购,标的是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 Pastoral Company。

资本入场后,Kilcoy快速升级产线,并且在全球收并购,没几年就摇身成为跨国企业Kilcoy Global Foods(简称KGF)。

在KGF的扩张中,有一道关键的“中国点心”。2018年9月,它通过旗下公司GreenExpress Foods,Ltd,以1.7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专门为上海学校专供团餐的公司: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缩写为SHLD)。

没错,就是最近因为罗永浩和西贝“预制菜大战”,意外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绿捷”。一份发臭的虾仁炒蛋,不仅让家长们谈起它就“色变”,更揭开了它几乎垄断上海校园团餐的无奈现实。

绿捷到底什么来头?外界猜测其背后站着新希望集团,但股权脉络一直云山雾罩。

路数就来深度扒一扒“校园团餐背后的资本巨兽”。

绿捷和KGF的关系,最硬的证据莫过于KGF自己递交的招股书。

2020年1月,KGF申请赴港上市。第146页的股权结构图清晰显示,绿捷是KGF的全资附属公司。

不过,中间嵌套了三家“套娃公司”——香港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Ltd.、BVI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BVI), Ltd.,以及开曼注册的KGF Asia Holding, Ltd。

这类离岸架构极大提高了穿透难度,也难怪多数报道止步于表层。

香港上市无果后,2025年6月,KGF转战美国SEC递表。招股书第48页显示,绿捷依然稳稳地待在KGF体系内,没被转手。

绿捷是KGF在2018年从一位叫张国华的人手里,分三步被收购的:

先收60%,再收10%,最后的30%股权对价附有对赌协议——以绿捷2019财年利润为条件。

这一设计凸显资本对短期盈利的强硬诉求,也解释了原实控人张国华为何直至2020年才彻底退出董事会。

或许正是对赌压力。2018年,绿捷就陷入争议,其合作的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就被曝光“违规收取点心费,不交还要医院证明”。急功近利之态已现端倪。

关于张国华,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他早年涉足食品饮料行业,曾是上海饮料食品厂股东,也在由供销社改制而来的区属大型企业集团——海星集团任董事。

海星,卖水、卖纺织品、卖五金交电等。海星商场是属于上海闵行区不少人的集体记忆。绿捷的注册地和现在的工厂也在闵行区。

卖掉绿捷前,张国华名下公司实缴资本不低,可见早已完成原始积累。

至于跟绿捷一起卷入风波中的品测,香港招股书上可以回答外界的疑惑。不过绿捷被收购后,张美华的股比降至20%。

新希望及其实控人是不可能撇清和绿捷的关系。

KGF美国招股书第110页披露了公司的主要股东,为了方便理解,路数做了张表格。

简单点说,KGF由家族信托和股权投资基金控股。其中,Ananta信托(刘氏家族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鲲行投资占5%。

KGF的董事会里,只有Ananta信托和厚生委派了代表。张天笠和王航(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代表厚生,一位任董事会主席,一位任董事;刘畅(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之女)代表Ananta信托,任董事。三人享有投票权和投资权。

为控制KGF,股东方搭建了复杂的离岸架构,股权散落于注册在BVI、开曼等避税天堂的公司中,这些公司的背后要么是信托,要么就是基金。

有个关键细节值得注意,由Ananta信托全资持股的Avagreen International Pte LTD,在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表里,被列为是“受同一实控人实控的企业”。

如果再进一步翻查KGF香港招股书,你会看到以下的这句话:

“Harford Global Limited、CeresPlus, LTD.及GreenBacks Holdings LTD.由新希望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也就是说,KGF最大股东Ananta信托所持股权,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跟新希望和刘氏父女关联。他们跑不了。

至于厚生和新希望的关系,用2014年王航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来总结,“新希望在泛农业、泛食品领域的并购投资主要依靠厚生。”

厚生的核心团队,最初就来自于新希望的金融业务部门——新希望资本。后来,厚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LP投资,成为一家杠杆并购基金管理公司(Leveraged Buyout fund,LBO),专注于食品消费领域的股权投资。

其实,2013年,厚生收购KGF的其中一支基金的LP里就有新希望。就是New Hope Agriculture and Food Fund II, L.P.,新希望间接持有19.6%的基金出资份额。

由此可见,新希望与刘氏家族通过“LP出资+家族信托持股+参与公司治理”等多重角色,深度嵌入KGF资本网络,走着“金融+产业”的扩张路径。

KGF花1.7亿美元收购的绿捷,堪称现金奶牛。

别看一份学生餐才10-18元,利润空间却惊人。据香港招股书,2017年绿捷校园膳食收入达8400万美元,毛利率24.4%,净利润率15.7%,足以令诸多行业望尘莫及。

更香的是,绿捷几乎不需要财务杠杆,账上现金充沛,还有闲钱买银行理财赚收益(抛开可能是结构性存款质押套利的原因)、享受补贴。

2017年,绿捷光政府补助就有95万美元。

这种稳赚难赔的生意,资本怎能不爱?

被收购后,绿捷归入KGF“膳食解决方案”业务,成为KGF在中国市场漂亮的增长故事。

有了它,KGF在中国区的“膳食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光三个月就暴涨3830万美元,是2017年全年收入的十倍多;销量三个月内增加了22500公吨,是2017年全年的22倍!

虽然校园团餐不是KGF的业务大头,但比起牛肉和蛋白解决方案,它的毛利率确实非常可观。

2019年前九个月,绿捷为KGF贡献了390万美元利润,占整体净利润的14.4%。

不过,在美版招股书中,KGF不再单独披露绿捷业绩。另外,尽管背靠资本,绿捷上海工厂的年产能从香港招股书的8.2万吨骤降至美股招股书的1.6万吨,缩水80%。是产线调整还是统计口径有变?成谜。

但庆幸的是,KGF整体营收从2018年的10.71亿美元涨到2024年的21.95亿美元,规模翻倍,为它在资本市场的宏大叙事提供支撑。

除了新希望、厚生投资,KGF背后站着豪华的战略投资者阵容,包括淡马锡、ADM(四大粮商之一)、IFC等机构。

其中有的以私募基金形式参与,底层投资人难以追溯,但机构本身已彰显号召力。 

路数简单整理了一下。

你看,海底捞既是厚生的被投企业,又反过来投资KGF,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资本共生网络。

从2013年被收购到2025年冲刺美股,12年的资本长跑,KGF从澳洲牧场奔向上海学生的餐盘。

按理说,KGF早就应该完成从传统食品工业向资本要效益的转型,让战投们实现退出。

从港股转战美股,于其自己而言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冲刺。

招股书描绘的是宏大的资本叙事,但餐盘里装的,是企业真正的商业底线。资本为其插上了规模的翅膀,但当触角延伸至民生领域时,更需建立与之匹配的责任意识。

资本的盛宴,不应以餐盘里的妥协为代价。

孩子的健康与社会的信任,这些无法被证券化的东西,才是最为珍贵的企业资产。

#校园 #健康 #餐饮 #新希望 #绿捷 #淡马锡 #ADM #KGF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 希 望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