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一度涨超10%!港股再添千亿汽车巨头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25 18:28: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一度涨超10%!港股再添千亿汽车巨头)

历经21年的坎坷上市之路后,奇瑞汽车终于圆了上市梦。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股上市。不过,首日表现并不太亮眼,尽管盘初涨幅一度超过10%,但收盘时已收窄至3.80%,总市值达到1841亿港元。

奇瑞汽车最早曾在2004年尝试IPO,后续又有多次尝试,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此次赴港上市,奇瑞汽车终于圆了上市梦。

募资规模91.45亿港元

奇瑞汽车在上市前发布的最终发售价及分配结果公告显示,奇瑞汽车本次发售价为30.75港元,一共募资91.45亿港元,所得款净额为88.79亿港元。

这一募资规模在今年的港股新股中名列第6,今年前5名新股的募资总额均超过百亿港元。

在认购方面,本次奇瑞汽车公开发售(散户认购)项下的认购倍数为308.18倍,虽也不低,但相比较于一些热门个股数千倍的认购倍数仍显平庸;而国际发售(机构认购)项下的认购倍数则为11.61倍。

同时,奇瑞汽车本次上市还引入了13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等知名机构,以及国资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等。

而根据招股书披露,奇瑞此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

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10%用于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未来的奇瑞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的成功,更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贡献。奇瑞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技术创新,深化全球布局,持续做强汽车主业;同时也将积极培育更多优秀企业,助力它们化茧成蝶、接力上市,为产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奇瑞立志成为“创新驱动、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生态引领者”,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资产负债率仍旧偏高

据了解,作为中国头部的几家车企之一,奇瑞汽车最大的特点是在出口层面。自2003年起,奇瑞汽车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2024年,奇瑞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

奇瑞汽车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到8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而在8月,集团出口汽车12.95万辆,同比增长32.3%,不仅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且创造了单月出口新纪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奇瑞汽车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尤其是当前中国车企正在不断借助新能源汽车的突破,持续向海外市场进军。以比亚迪为例,今年1到8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计销售已超过63万辆,8月则是在海外销售超过8万辆,同比增长146.4%,正一步步追赶奇瑞汽车的出口规模。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最大动力。相比之下,奇瑞汽车的新能源发展速度偏慢。招股书显示,虽然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增长到2025年一季度的27.3%,但相比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仍有一些距离。

在收入方面,奇瑞汽车近几年也是不断大跨步前进,2022年、2023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收入分别达到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奇瑞汽车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燃油车销量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所致。

在利润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奇瑞汽车实现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8.06亿元、人民币104.44亿元、人民币143.34亿元及人民币47.2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6.3%、6.4%、5.3%及6.9%。

此外,奇瑞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也颇高,在2022年时一度达到93.1%,而在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才逐渐降低到87.7%。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