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现金仅够1个月!瑞为技术IPO前夕詹东晖离婚,民航“刷脸”生意能否撑起上市梦?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9-12 19:35: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现金仅够1个月!瑞为技术IPO前夕詹东晖离婚,民航“刷脸”生意能否撑起上市梦?)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希波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日,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为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在港交所上市。

瑞为技术是一家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营机场“刷脸机”。

IPO前,公司实控人詹东晖与刘莹离婚,离婚当年,公司向刘莹借入的上千万元借款尚未归还。

在运营上,公司利润依赖政府补助“粉饰”,账上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的运营。

重重压力之下,瑞为技术选择押注具身机器人试图扭转困局。这家以机场“刷脸”设备闻名的AI企业,能靠机器人讲出新故事吗?

1、主营机场“刷脸机”,IPO前詹东晖“婚变”

1998年7月,詹东晖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毕业之后,詹东晖就职于华为,一干就是近十年。

2007年5月,詹东晖开始创业,创办远立科技,从事视频监控设备行业。2012年3月,詹东晖开始二次创业,成立瑞为技术,专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领域。

瑞为技术成立时,初始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由詹东晖和余凯各持股50%。

2013年,瑞为技术便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分析算法;2017年,又推出“店计”客流统计系统,开启“AI+商业”业务;此后,又逐渐增加“AI+货运”业务,以及“AI+民航”业务。

不过,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余凯在2017年9月将所持股权以每股1.5元的价格,转让给西藏思科瑞,套现1100万元,退出公司,不再是瑞为技术的股东。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截至2025年6月20日,瑞为技术的控股股东集团(即詹东晖、苏晓生、迟畅、韩松光、瑞元科技合伙企业、深圳瑞远科技合伙企业及瑞亿瞳科技合伙企业)合计控制公司约44.23%的总股本。

其中,詹东晖持股比例最高,持有28.13%股份。目前,詹东晖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7日,也就是瑞为技术申报IPO前一年,詹东晖与刘莹离婚。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两人虽然离婚,但是瑞为技术与刘莹的纠葛尚未结束。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刘莹借给瑞为技术的2000万元尚未归还。这部分借款为无抵押、非贸易性质,年利率为6%。2024年,瑞为技术支付给刘莹25.8万元利息。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詹东晖与刘莹离婚后,自2024年8月起,瑞为技术与刘莹的交易不再作为关联方交易及结余呈列。未来,公司与刘莹之间可能存在的资金往来或其他交易,外界将无从得知。

2、2024年扭亏,加码机器人前景如何?

瑞为技术是一家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向企业客户提供视觉感知、视觉认知及视觉推理智能产品,并深度应用于民航、商业空间及货运物流等场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收入计,瑞为技术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8.9%;在中国商业空间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7%。

目前,瑞为技术主要有三个板块的业务。

“AI+民航”业务主要为航司提供值机、安检、登机与旅客服务,产品主要包括用于通行管控的万卫智慧通行闸机、用于值机及安检身份验证的翼瞳智能核验终端、毫米波安检门、防漏检一体机以及晓瑞旅服机器人等。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瑞为技术的产品已在国内25家机场投入使用,包括重庆、兰州、北京、上海等主要枢纽机场。

“AI+商业”业务中,瑞为技术推出的星汉智慧商业系统,是集成视觉智能(AI)+商业智能(BI)+大语言模型(LLM)的智能运营平台,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提供统一数据分析、实时决策及精准客户互动平台。

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加强通行管控与安全监控。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而“AI+货运”业务则是提供Recadas货运安全风控管理平台,以全面评估驾驶状况,并实现实时风险评估、预测及响应。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目前,“AI+民航”是瑞为技术最核心的业务。从2022年到2024年,“AI+民航”贡献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6.5%上升到57.9%。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在这期间,瑞为技术的收入一路上涨,但利润规模并不大。

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瑞为技术的收入分别为7836.3万元、2.42亿元和3.95亿元;利润分别为-1.28亿元、-3257.7万元和828.8万元。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2022年和2023年,瑞为技术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彼时,由于公司的核心业务“AI+民航”、“AI+商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国内机场客流量大幅下滑,商业地产数字化改造项目普遍延迟或缩减预算,导致公司没有盈利。

在2024年,疫情后需求恢复推动公司扭亏为盈,但瑞为技术的扭亏离不开政府补助的支持。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瑞为技术确认为其他收入的政府补助约为1140万元、810万元和860万元。2024年,公司的利润只有828.8万元,这意味着2024年政府补助对利润的贡献率达到103.76%,完全覆盖了当年净利润。

可见,若扣除这笔非经常性损益,瑞为技术2024年实际经营层面将陷入亏损。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瑞为技术也在招股书中坦言,由于公司持续在视觉智能产品市场中扩展业务及运营,并对研发进行投资,因此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也无法保证未来能够持续实现盈利。

在当前盈利不多的情况下,瑞为技术并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目前,公司正在研发两类机器人。

其中,新一代行李转运机器人的研发重点是创建一个模组化平台,支持一系列行李处理任务,包括运输、堆叠、分类和装载。

此外,瑞为技术还计划研发具身智能复合机器人,预期打造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及功能适应性的平台级轮式双臂机器人系统,并且可应用于商业服务、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及应急响应等未来应用场景。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据悉,公司计划开发能够整合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及动作执行的VLA模型(“VLA 模型即视觉感知[Vision]、语言理解[Language]、动作执行[Action]整合模型”),以及将以双臂协作机器人为基础,研究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诚然,具身机器人是当前市场的一个风口,但瑞为技术在具身机器人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计划”阶段,能否成功实现商业化还是未知数。

从外部环境来看,瑞为技术进入具身机器人领域的时间可能稍慢了一些。

目前,国内具身机器人已从概念验证期(PoC)步入L2级阶段,即在特定环境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初步形成。

例如,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在比亚迪工厂实现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的协同作业,效率提升30%;智元机器人A2-W在汽车制造场景完成两班制800箱/小时的零失误搬运。

而瑞为技术能否从视觉智能顺利延伸至运动控制、多模态协同等核心领域,商业化周期又将持续多久,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3、三年没有获得新投资,资金告急

对于瑞为技术来说,目前不仅要面对国内厂商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公司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

研发具身机器人是一个“烧钱”的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54.9万元、4663.6万元和5313.6万元,占当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4%、19.2%及13.4%。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报告期内,瑞为技术的研发费用在波动下滑。招股书显示,2023年研发费用大幅下滑,与瑞为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研发项目及研发设备与材料支出减少有关。

截至2024年末,瑞为技术共拥有216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10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49.5%。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一边想要进军具身机器人,一边却在砍研发投入,瑞为技术显然陷入了短期盈利压力与长期技术布局的撕扯中。

目前,瑞为技术的资金压力的确很大。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34.3万元,较2024年末的5467.8万元大幅缩减。

报告期内,瑞为技术月现金消耗分别为900万元、780万元和870万元。若按照2024年的月现金消耗状况来看,734.3万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甚至不够一个月的运营资金。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而公司还要面对高额债务。截至2025年4月30日,瑞为技术的短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高达8923.7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难以覆盖短期借款。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瑞为技术若能获得外部融资,补充流动资金,也能够缓解资金压力。但现实情况是,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获得新融资。

招股书显示,成立以来,包括早期投资在内,瑞为技术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英特尔、中信证券、绿地金控等知名资本。

截至2022年8月4日的D轮投资,公司的投后估值已经达到26.19亿元。D轮融资之后,公司至今没有获得新融资。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好在,瑞为技术还有一定的融资尚未动用。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4150万元,拥有的营运资金可以满足未来12个月的需求。

(图 / 瑞为技术招股书)

对于瑞为技术而言,此次IPO既是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契机,也是对其长期发展逻辑的一次市场拷问。未来,如何在维持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突破机器人业务的研发瓶颈、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投入,将是其上市后必须直面的课题。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