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信证券:分红险资金有望成为高股息资产价值重估的长期催化)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本轮分红险发展本质是保险业在低利率环境中构建“负债结构优化-投资能力提升-资本市场稳定”的正向循环。从行业视角看,其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降低利差损风险,同时通过浮动收益特性维持产品吸引力,为险企在低息周期内赢得转型时间窗口。对资本市场而言,分红险资金有望成为高股息资产价值重估的长期催化。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分红险成为保险行业应对利率下行周期的关键产品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因其“低保底+高浮动”的特点,险企与客户共担收益风险,有效降低险企的刚性兑付成本,因此在利率下行时期,分红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分红险经历了多轮发展周期,产品形态趋于完善。2024年以来,寿险公司开启新一轮分红险销售周期。
分红险核心的价值在于重构负债成本结构,化解长期利差损风险
在传统寿险模式下,预定利率形成刚性兑付义务,当投资端收益持续下行时,险企需以自有资本弥补缺口。而分红险通过将大部分收益设置为“非保证红利”,显著降低保证利率水平,使险企在低利率环境中获得更大缓冲空间。当前监管对于分红险预定利率保底上限要求为2.0%,2025年中期以来,部分险企陆续下调至1.5%,以更好地应对当前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从美国及中国香港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分红险繁荣是低利率环境、监管创新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共振的结果
2020年以来,在我国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及权益市场收益承压等背景下,我国保险行业正处于从“刚兑型储蓄”向“风险共担型保障”转型的关键阶段。参照海外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经验,该行认为唯有在产品设计灵活性、投资能力专业性及销售人员专业性上实现突破,我国寿险行业方能在分红险的新周期中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从增量资金视角来看,资本市场尤其红利类资产与分红型保险的分红机制形成良好匹配
红利类资产“价格波动+分红”独特结构与分红型保险“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的结构相匹配:银行、能源等红利类股票的股息收入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覆盖分红型保险的保底收益;资产价格变化则为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浮动收益。因此该行预计随着近年来负债端分红险规模的持续扩张,将持续利好险企在银行、交运、公用事业等红利类板块的配置诉求。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延续震荡;长端利率下行;渠道转型导致保费增速放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