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核聚变工程能力提升 未来能源发展可期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7-28 10:55: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银国际:核聚变工程能力提升 未来能源发展可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银国际发布研报称,我国核聚变技术经历超60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已经具备成为下一代能源的理论和工程基础。从行业角度来看,核聚变技术经过全球核科学学术界超60年技术沉淀已经基本解决工程障碍,海外多国家出台核聚变发展战略,美国托卡马克、直线型装置商业化均处于加速阶段;我国的核聚变技术也获得较大进展;从投资角度来看,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核聚变投资具备持续性,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中银国际主要观点如下:

我国常规新能源发电技术日渐成熟,集中优势发展未来能源

我国常规新能源技术,如风电、光伏等,技术逐步成熟,光伏HIBC电池效率已达到27.81%,达到晶硅电池理论上线的95%。当前是布局下一代能源技术的关键时刻。2024年,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属于未来能源,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安徽、上海、四川均出台政策前瞻布局核聚变基础研究、装备制造。

ITER攻克核聚变工程难点,我国聚变理论、装备能力大幅提升

ITER项目通过对核聚变核心部件针对性研发,基本解决了ITER项目工程障碍。通过参与ITER项目,我国获得了包括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实验包层、氚工艺、大型电源等知识产权,大幅推动我国聚变理论体系完善。我国通过承担ITER项目线圈、导体等核心装备制造,聚变装备制造能力得到增强。2015年以来,我国核聚变设计能力得到专项补强,2017年CRAFT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并将于2025年建成投产,经过60年来持续研发,我国已经具备核聚变工程化能力。

海外核聚变技术成熟度高,我国聚变产业投资具备持续性

美国计划2030年前后进行核聚变示范堆落地,2040年前后实现核聚变商业堆落地。美国私营公司针对聚变发电目标更为激进,Helion、CFS分别获得微软、谷歌投资且均提出2030年前后聚变商用发电目标。海外核聚变项目多路线并举,我国主要关注托卡马克路线(但缺乏氘氚实验经验),距离海外最先进技术仍有差距。2-3年内CRAFT、BEST、中国聚变能源等项目落地,2030年前我国核聚变技术有望实现Q>1的关键突破,2040年或为核聚变商用技术成熟的关键时间点,未来能源日渐临近。

投资建议

通过ITER项目的长期积累,我国所掌握的核聚变理论知识、装备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已经攻克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实验包层、氚工艺等技术、装备难点,基本解决核聚变装置工程障碍,具备发展下一代能源技术理论基础。2024年,工信部定调核聚变是我国重点关注未来能源方向之一,2-3年内我国核聚变重点项目落地有望加速,远期我国聚变产业化具备超预期空间。海外多国家出台核聚变发展战略,美国托卡马克、直线型装置商业化均处于加速阶段。我国核聚变“十五五”期间核聚变项目有望迎来更大规模投资。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影响下,核聚变板块具备持续催化。产业链方面,我国当前核聚变产业正处于“从0到1”阶段,建议关注包括磁体、电源、真空开关等核心部件。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核聚变产业化进展不达预期,核聚变政策风险,产业投资强度不达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