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盛证券:化工板块持续走强 重视整体配置价值)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化工板块供给增速已显著下行、机构持仓降至低点;(“反内卷”点燃了板块情绪、增强了市场对于化工供给侧改革的预期;海外供给的频繁扰动或退出为子行业提供了催化。多重因素叠加,化工指数开始进入加速上行通道。并且,作为参考:在2014-2015年的彼轮牛市中,化工作为后周期板块“后来居上”。综上,该行建议重视化工板块整体的配置价值。
国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反内卷”点燃情绪,化工板块连续走强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16、17日湖南、山东先后发布摸排通知引发关注,重新定义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增强了市场对于化工供给侧改革的预期。自7月17日开始,基础化工指数(005006)已连续四天上涨,累计涨幅5.2%,石油石化指数(005001)同样连续上涨,累计涨幅5.0%。
历经数年调整,机构持仓降至低点,化工“一点即燃”
2021年9月以来基础化工板块历经持续调整,基础化工指数由最高9565.18((2021年9月16日)调整至最低3876.11(2024年2月5日),累计下调59.5%。当时,在化工板块投资情绪几近冰点的时间窗口,该行注意到了两个变化:首先,基础化工扩产情绪已开始退潮,2024Q1时板块在建工程增速已连续回落,固定资产增速也于当年一季度开始拐头回落;同时,化工板块“久违”地诞生出了一只市值弹性巨大的标的正丹股份(2024年4月当月涨幅达363.81%)。于是2024年5月6日,该行发布深度研究报告《化工迎来破晓,该行看好什么》,并提出化工板块已经筑底的判断。此后,基础化工板块于当年9月中旬二次探底,伴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显著好转而上行,并于近期开始逐渐实现板块性的超额收益。
机构持仓方面:2021年Q3是基础化工板块机构持仓的高点(2019Q2板块主动型基金持仓比例为2.00%,2021Q3增长至6.69%)。2022年Q3(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我国化工品出口红利退潮)开始,板块的机构持仓几乎处在连续下行通道,2025Q2板块主动型基金持仓已下降至3.72%。基础化工板块指数型基金持仓比例亦由2021Q3高点的2.26%下降至2025Q2的0.37%。
实际上,从基础化工指数的点位看,板块已于2024Q2左右开始进入底部区间。然而,板块机构持仓却在2024Q2之后依然连续下行,板块悄然酝酿着预期差。
近年来,海外供给退出带来全球化工格局的“东升西降”,化工催化频出
该行在过往研究报告《复盘十四年启示:化工的四种投资范式》中提出:海外装置退出、国内企业填补,为我国化工产业带来了崭新的机会。海外化工装置建设更早,更常出现不可抗力或主动退出。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化工装置普遍而言更加新、更先进,具备显著的后发优势。从TMA((正丹股份等)到维生素(浙江医药等)、TDI((州大大化等),国内企业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欧美供给退出或扰动所带来的红利。
化工何时迎来下一轮上行周期?
该行认为,判断化工基本面的拐点需结合供给增速(产能周期)、油价(成本支撑)、需求(按不同下游区分)三要素。截至2025Q1,基础化工板块在建工程增速已下降至-7.3%,而化工从在建到转固一般需要一到一年半的周期,在建工程增速转负预示着固定资产的增长亦将在不久后大幅放缓。油价方面,作为参考:达拉斯联储Q2调研报告中显示,约46%的美国油气企业高管认为若WTI油价保持50美元/桶,所属公司产量将显著下降。因此整体观点上该行认为:待油价见底企稳,结合化工供给增速的显著下降,化工有望迈入下一轮上行周期的开始(核心聚焦需求无显著衰退的子行业),而市场或将提前反应。
风险提示:市场情绪波动,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原油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