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平发展营收持续下滑:净利润承压八成依赖税收优惠,产能大翻倍)
《港湾商业观察》萧秀妮
2025年6月25日,安徽林平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平发展”)正式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民生证券担任其保荐机构。
作为上交所时隔两年首次受理的“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业”企业,林平发展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同时,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业绩承压显著,税收优惠占净利润高达八成
天眼查显示,林平发展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处于国内造纸企业第二梯队,公司专注于瓦楞纸、箱板纸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领域。
2022—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逐年走低,分别为28.79亿元、28亿元和24.85亿元;净利润在2023年达到峰值后回落,分别为1.54亿元、2.12亿元、1.5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67%、9.85%、9.37%,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68%、9.67%和9.18%。
显然,近三年,林平发展下滑了近4亿,且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也弱于2022年。主要原因系2024年受台风“贝碧嘉”影响,公司厂房及仓库被淹,导致库存及生产设备产生损失,同时生产车间检修及停产30多天,产品销量下降导致经营业绩有所下滑。
林平发展向《港湾商业观察》补充道,公司自2024年10月中下旬方陆续复产,虽影响公司9月-10月产品销售,但公司在2024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仍然取得了较为稳健的业绩表现。
从利润构成来看,公司净利润受到两大关键因素的交织影响。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给公司利润带来较大压力。报告期内,直接材料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0.44亿元、18.53亿元、16.8亿元,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7.11%、73.68%、75.00%,均超过70%。
基于此,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郭施亮向《港湾商业观察》分析道:“林平发展属于原材料价格敏感型行业,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公司利润,此外,汇率因素、环保政策等也会对其业绩造成冲击。对公司来说,未来如何降低对原材料价格的依赖度,如何开拓出多元化的盈利出路,如何降本增效是关键。”
另一方面,公司对税收优惠存在高度依赖。报告期内,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9735.46万元、1.45亿元、1.23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3.02%、68.65%、80.58%。2024年这一比例高达80%,这意味着公司八成的净利润来自税收优惠。
招股书解释,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重较大,主要得益于公司作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且相关政策预计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此类情况在行业内也具有一定普遍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未来相关税收政策发生调整,公司的盈利水平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林平发展也表示,公司已形成稳定适配的生产经营模式,未来将通过募投项目扩大规模、加大现有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力度、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拓宽领域及客户群体,提升营收和净利润水平,以此降低税收优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单价持续下降,偿债能力弱于同行
报告期内,林平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8.71亿元、27.85亿元、24.6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73%、99.47%、99.27%。
其中,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瓦楞纸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1.16亿元、8.72亿元、7.1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38.85%、31.30%、28.97%;毛利率为4.41%、4.39%、4.10%。同为公司核心业务的箱纸板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7.56亿元、19.13亿元、17.5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1.15%、68.70%、71.03%;毛利率为9.75%、12.07%、11.25%。
根据招股书数据,瓦楞纸和箱板纸都正面临着单价持续下降的困境。报告期内,瓦楞纸单价分别为3131.39元/吨、2506.84元/吨、2362.15元/吨,2023年和2024年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分别下降19.94%、5.77%;箱纸板单价为3407.95元/吨、2707.46元/吨、2509.68元/吨,2023年和2024年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分别下降20.55%、7.30%。
林平发展回应,报告期内瓦楞纸、箱板纸单价下降,主要与成本及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所致。目前,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研发经验,围绕低克重瓦楞纸和箱板纸产品设计开发、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先进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并不断投入新技术、新设备,有效地提升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56%、40.04%、37.70%,呈逐年下降。但其流动比率为1.04倍、1.42倍、1.07倍,速动比率为0.75倍、1.18倍、0.86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招股书中也提及,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对于构建厂房和机器设备的需要,加之公司自身融资渠道有限,从而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
林平发展表示,公司不存在对流动性产生潜在重大不利影响事项,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可以完全覆盖公司短期资金需求。后续公司也将持续优化经营,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及经营性现金流水平,公司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财务政策,合理配置长短期债务,加强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控制流动性风险。
除上述财务结构的优化之外,林平发展整体现金流支撑表现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9亿元、3.74亿元、2.53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亿元、4.19亿元、2.02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1.87亿元、4.19亿元、3.01亿元,银行存款分别为1.80亿元、4.19亿元、2.02亿元,2024年年末银行存款余额减少,主要原因为公司新建生产线及热电联产项目,投资性现金流支出较大。
产能大翻倍,曾发生3起员工意外死亡事故
报告期内,林平发展研发费用分别为9478.79万元、8808.94万元、8379.72万元,研发费用率为3.29%、3.15%、3.37%,在同行业可比的五家公司中排名第三,公司取得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研发实力有待提升。林平发展回复称,研发费用波动则主要因废纸和煤炭采购价下跌使研发耗材成本减少。
公司此次拟募集资金12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年产90万吨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项目(二期),7亿元用于年产60万吨生物基纤维绿色智能制造新材料项目。
据悉,林平发展现有产能120万吨,2024年公司原纸产量合计为101.97万吨,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产能将从120万吨/年增加至240万吨/年,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将有所增加。公司指出,从市场情况来看,公司所处包装用纸细分行业市场前景良好,未来公司新增产能完全可以被市场所消化。
郭施亮认为,募投项目的扩产可能会提升行业竞争地位,但也需要观察公司上市后、扩产后,公司财务指标会否发生变化。对上市公司来说,上市是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影响利用好上市这一个途径,将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在股权结构方面,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天眼查显示,法定代表人李建设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建设直接持有84.86%的股份,又通过浩腾投资间接控制3.54%的表决权,合计控制88.40%的表决权。本次发行后,李建设仍将控制66.30%。林平发展表示,公司已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与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中小股东充分行使权利,并通过明确的利润分配计划和长期分红政策让全体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此外,公司仅在2022年度进行过4418.84万元的分红,意味着李建设分红超过3800万元。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林平发展于内控方面存在一定不规范。招股书中提及,公司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形,报告期各期未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金额分别为331.39万元、304.67万元、222.46万元,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60%、1.49%和1.34%。同时存在转贷、票据使用不规范、资金拆借等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
另外,招股书还披露,报告期内,林平发展发生3起员工意外死亡事故。2023年12月和2025年2月,公司发生两名员工分别被外部运输车辆撞倒导致死亡的意外事故,2024年7月,公司车间员工发生一起因意外导致一名员工死亡的事故。
招股书中说明,以上三起事故,公司均已主动做好善后工作,与上述工作人员家属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并履行完毕赔偿义务。
针对以上问题,林平发展也表示,实际控制人李建设承诺,若未来需补缴社保公积金或产生相关费用,将全额补偿公司,且不追索;公司现已整改并已建立了财务内控相关制度,且公司不存在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而被处以行政处罚的情形;此外,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取得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