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电动两轮车市场容量增长仍有空间)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电动两轮车行业此前已高速发展20余年,但近几年的增长有所反复。在2024版国标即将执行、行业酝酿大变局的当下,中信证券认为,市场容量增长仍有空间。主要包括:1)电动化尚未结束,销量口径电动化率仍高于保有量口径近10ppts;2)以中部及沿海重点区域为代表的部分省份保有量继续提升;3)供给质量升级主导的单价提升+出口潜力构成下一阶段主要增长来源。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复盘:始于电动化,已进入第四个阶段。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1-2014年,受益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推进及禁限摩政策,电动化从0起步,2010年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销量近3000万辆,2014年百户两轮车保有量超80辆,保有口径电动化率超50%。2015-2018年,销量从4700万辆高点下滑至3900万辆,但电动化率持续提升,2018年保有口径突破60%。2019-2023年,18版国标推动规范化,疫情刺激独立通勤需求,2022年总销量突破5200万辆,保有口径电动化率达75%,行业集中度与ASP显著提高。2024年进入安全整治与结构修复阶段,批发销量下滑至4300万辆,终端需求降幅较小,短期波动不改中期复苏趋势。
两轮车保有量增长趋缓但仍有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起,全国两轮车百户保有量增速放缓,2024年百户保有量约78辆,电动化率76%,较2013年提升超25个百分点,摩托车保有量10年间累计减少近20辆/百户。当前保有口径电动化率比销量口径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动渗透未结束。我们参照不同情景测算,全国两轮车保有量稳态约5.6-5.8亿辆,电动自行车4.6-5.1亿辆,增长空间仍有10%-25%。另外,与其他地区相比,大陆百人保有量不足40辆,显著低于台湾(63辆)、越南(约80辆),长期存在理论增长空间。
分区域看,电动化与保有量增长空间存在结构性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电动化率方面,2024年城镇达84%、农村69%,省际分化显著:京津冀等部分省份已完成替代,江西、湖北等渗透率70%以下区域具替代潜力,广东、福建等地因适配性强,电动化率有10个百分点以上提升空间,全国整体存在约15%空间。保有率方面,海南、广西等已近饱和,河北、安徽等中部省份及广东、浙江郊县需求旺盛,对标测算全国保有量提升潜力约8%,增量集中于中部及南部沿海人口密集区域,构成行业中长期增长主力。
风险因素:
电动自行车监管政策趋严,汽车等交通工具替代加快,下沉市场消费能力修复不及预期,两轮车电动化替代不及预期,出口需求波动及贸易壁垒。
投资策略:
在经历2024年行业销量下滑后,市场再次担心行业面临长期增长空间的考验,我们从销量/保有量的增量/存量电动化率角度论证了中期电动两轮车保有水平仍有一定确定性提升空间。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保有率水平、拆解不同省份的保有量、电动化率水平,对长期行业空间做了一定探讨。当前,考虑到行业即将进入传统旺季,叠加8月底新国标主机厂过渡期到期,预期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此外,行业龙头企业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提升不断得到验证,支撑我们此前对于行业ASP和盈利弹性更优于销量指标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