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创新药领衔港股生物科技热潮来袭 业绩与估值能否实现双重机遇

来源:电鳗快报 作者:电鳗号 2025-07-15 14: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创新药企的估值逻辑长期依赖管线预期,但二级市场正逐渐从“看管线”转向“看营收”。例如,某头部药企的PD-1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验证了商业化能力。未来2-3年,能否.

(原标题:创新药领衔港股生物科技热潮来袭 业绩与估值能否实现双重机遇)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近年来的“狂奔”,核心引擎在于创新药的突破性进展。从PD-1抑制剂到CAR-T疗法,本土药企的研发管线密集兑现,叠加港股18A制度对未盈利企业的包容,吸引资本持续涌入。2025年,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海外市场,进一步点燃行业热情。然而,狂奔之后,市场更关注的是这种高增长能否持续?业绩与估值又能否实现“双击”?

创新药企的估值逻辑长期依赖管线预期,但二级市场正逐渐从“看管线”转向“看营收”。例如,某头部药企的PD-1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验证了商业化能力。未来2-3年,能否将临床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是业绩增长的第一道门槛。

国内医保控压下,出海成为药企的第二增长曲线。但FDA审批趋严、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不容忽视。

港股流动性压力、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压制估值,但中国创新药“简易续约”等政策又为行业托底。短期看,板块分化不可避免拥有差异化技术(如ADC、双抗)且现金流稳健的企业更易获得溢价;长期看,行业洗牌后将走向“强者恒强”。投资者需在“高弹性”与“确定性”间平衡——业绩兑现者享受估值提升,而“故事型”公司或面临出清。

《电鳗快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