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工科技(831152)披露对北交所2024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受市场竞争环境、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影响,各类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7月14日,昆工科技(831152)披露对北交所2024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其中,公司被要求结合不同产品的供需情况、竞争格局、产品价格、销量及原材料成本波动、 业务开展情况等因素,说明各类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变动原因。
问询中,北交所指出,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8 亿元,同比增长 26.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5.71 万元, 同比下滑 3045.16%。分产品来看,阳极板收入 3.93 亿元,同比增长 33.30%;阴极板收入 1.54 亿元,同比减少 2.29%;其他收入 6655.54 万元,同比增长 90.09%;铅炭电池储能系统收入 238.64 万元,成本 286.64 万元。对比,北交所要求企业结合不同产品的供需情况、竞争格局、产品价格、销量及原材料成本波动、 业务开展情况等因素,说明各类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变动原因。
在回复中,昆工科技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业务,包括冶金电极材料和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公司 2024 年度收入主要来源于冶金电极材料,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尚处在投产前期。
公司所处行业下游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等行业,公司产品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配套产品,对于生产技术及生产安全与产品稳定性要求较高,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有色湿法冶金工业的需要,其市场需求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变化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冶金电极材料本身属于技术、资金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占用资金量较大,由此形成了以大型集团化企业自主配套生产,国际厂商和民营企业同时竞争的多层次的竞争格局,国内市场较为分散,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目前,规模使用的铅基阳极板、不锈钢阴极板和铝阴极板技术壁垒低,行业竞争日趋加剧。行业低价竞争贯穿全年,头部企业依靠规模优势及稍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铝基铅合金栅栏型阳极板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独有产品,在技术和使用性能上该产品优于传统铅基阳极板,一定程度上提升战略性客户对产品的黏性,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有铜用铝基铅锡阳极板和锌用铝基铅银阳极板。铅基阳极板为第一代阳极 产品,是行业类生产最多产品,目前广泛运用于铜、锌等湿法冶金领域,行业竞争激烈。
2024 年铝基铅锡阳极板销售收入为 12,922.26 万元,同比增长 69.96%,毛利率 33.54%,同比毛利率增加 1.7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工业金属铜市场处于上行周期,铜价上涨,全球新上铜冶炼项目增加,极板需求同步增加;铝基铅锡阳极板为公司独有产品,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2024 年铝基铅银阳极板销售收入为 1,357.08 万元,同比下降 48.48%,毛利率 14.13%,同比下降 5.73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全球精炼锌产量下降;该产品直接材料单位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幅 17.75%,导致毛利下降。
2024 年铅锡阳极板销售收入为 10,481.53 万元,同比增长 130.61%;毛利率 1.81%, 同比下降 8.40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全球铜产量增加,极板需求增加;该产品同比直接材料单位成本增幅 9.63%,导致毛利率下降产品毛利下降。
2024 年铅银阳极板销售收入为 12,349.85 万元,同比增长 21.10%;毛利率 3.84%, 同比下降 4.9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24 年公司通过适当降低加工费报价的方式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该产品同比直接材料单位成本增幅 21.49%,导致毛利下降。
2024 年钛基二氧化铅阳极板销售收入为 2,224.22 万元,同比下降 50.89%;毛利率 23.56%,同比增加 12.5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使用周期、环保政策、新兴行业发展的影响,订单量较少;公司通过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优化改进,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性能,相比较同行业产品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提升了公司的溢价能力。
2024 年不锈钢阴极板销售收入为 11,160.55 万元,同比增加 9.39%;毛利率 4.84%, 同比下降 3.60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增加,但行业竞争加剧,销售价格偏低,导致毛利下降。
2024 年铝阴极板销售收入为 4,040.60 万元,同比增加 14.58%;毛利率 7.08%, 同比下降 7.7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面对激烈竞争适当降低售价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导致毛利率下降。
2024 年钛阴极板销售收入为 176.93 万元,同比下降 91.19%;毛利率 25.21%,同比增加 13.9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该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镍、铜、钴、氯碱工业、电镀行业等,受市场竞争环境、客户生产工艺技术变更、环保政策调整等因素,销售量下降;但公司通过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优化改进,提升了产品的性能,提高溢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