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太突然!多平台账号清空!邀请码一度炒至数万元,爆火AI智能体,发生了什么?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7-13 17:14: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太突然!多平台账号清空!邀请码一度炒至数万元,爆火AI智能体,发生了什么?)

近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AI)智能体项目Manus持续成为市场焦点。

记者搜索发现,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的内容均已清空。与此同时,打开Manus的官网发现,其官网首页显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此前为“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

此前,更有消息称Manus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公司目前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为120人左右。公开信息显示,Manus对此回应称,“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Manus是一款在今年3月突然“爆火”的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当时,AI创业公司Monica发布了自己的首款AI智能体产品Manus,并将其定义为“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产品”。根据团队发布的4分钟演示视频,Manus能够实现真正的自主执行能力,例如从包含15份简历的压缩包里筛选出最符合条件的简历、做房产研究、股票分析等。

Manus发布后,迅速引爆了国内的AI圈,被一些人视为“下一个DeepSeek”。彼时,由于Manus仍处于内测阶段,只有获得邀请码的用户才能亲手体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Manus邀请码的价格一度被炒到高达5万元。

不过,市场对Manus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全靠套壳”“饥饿营销”……网络上对这款产品的评价也开始两极分化。

彼时,多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Manu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底层AI大模型的能力,通过自主任务分解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动态调用不同的Agent或工具来执行每个子任务,最终完成整体任务。由于Manus团队本身不具备底层大模型的能力,因此Manus可以视为一个极致的“套壳“产品,是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层创新。因此,业界对于Manus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单纯依靠套壳、技术壁垒不高上。

不过,Manus团队对于“套壳”的质疑,却怀着坦诚和开放的态度。据Manus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所说,“极致的套壳就是胜利”。

3月11日,Manus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致力于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Manus方面表示,目前两家技术团队已展开紧密协作,共同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打造更具创造力的通用智能体产品。不过,到了7月,有市场消息指出,对于Manus将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中文版一事,Manus一名员工称“不会继续推进”。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Manus共完成了4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等。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杨立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