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重减下来,价值涨上去”!像减肥一样做投资 | 猫猫看市)
和减肥的“只要少吃就能瘦”一样,投资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原则:“只要价值增长就能赚钱”。
2023年5月的一天,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胖了。
173厘米的身高,整整80公斤的体重。虽然我平时运动得挺多,但是吃得更多,加上人到中年,代谢开始下降,体重就一路飙升。
我感觉自己就是个死胖子:爱运动的灵活胖子也是胖子。
我要减肥。
怎么减呢?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是第一次这么胖,而且是年纪大了以后第一次这么胖。年轻的时候减肥很容易,多运动两天就行。但是年纪大了,减肥的难度显然增加了。
不过我没感觉有什么好怕的:不就少吃么。根据我记得中学时代学到的一点点生理学知识,如果两个月一口不吃、只喝水,那么我不但能把自己饿瘦,甚至应该能把自己饿死。所以,只要少吃,肯定能减肥。
于是我开始少吃。
不过,到底该少吃什么呢?坊间各种传闻众说纷纭,有说要少吃碳水的,有说要少吃零食的,有说要少吃红肉的,有说要少喝酒的。
看看自己大学时候的历史学毕业文凭,我感觉想要分清这些路径的医学差距,实在太难为我了。于是我采用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所有东西都少吃一点。
于是坚持了两年,减掉13公斤。现在我只剩67公斤,加上运动的习惯导致肌肉含量略高,简直瘦成一道闪电。
所以,减肥难吗?很多人都说减肥很难。但是减肥其实一点儿都不难,少吃就行了,坚持几年你肯定能减肥。
放到投资里,这道理是一摸一样。
投资难吗?许多人都说投资可太难了。其实投资一点儿都不难,只要一直增加价值就行了。
正如减肥里从极端假设“如果两个月一口都不吃,不光能饿瘦,还能饿死”,我们能推导出“只要少吃就能瘦”,在投资里,我们也能做同样的推导。
在投资的极端假设里,我们如果能把价值增加20倍,那么如果现在的股息率是5%,那么价值增加20倍以后,每年的股息现金流入,就会等于我们投入的本金。
所以,只要价值增加到极致(20倍),那么哪怕资本市场关门、永远没法卖出股票,我们也会赚钱:现在每投入1元钱,那时候每年现金都能拿1元,划算不划算?
要按沃伦·巴菲特那个业绩,就更没边儿了。老先生一辈子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公开业绩大概是5万倍,加上在这家公司之前至少还有20倍左右的业绩,一辈子的回报率大概是100万倍起步。
如果一开始对巴菲特投资1元钱、股息率5%,那么到最后增长了100万倍,这1元钱每年的股息就是5万元钱。
市值增长不增长,压根无所谓,正经价值投资者谁还在乎那个啊?
所以,和减肥的“只要少吃就能瘦”一样,投资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原则:“只要价值增长就能赚钱”。
同样,如果你不知道少吃什么,你就什么都少吃一点。如果你不知道增加什么价值,你就什么价值都增加一点。
企业增长的价值很好,估值增加的价值很好,房地产增加的价值很好,债券套利的价值很好。
要知道,少吃任何食物都会让你变轻,河马那成吨的体重就是靠吃草吃出来的。而投资里的价值增加也是一样,没有什么价值是没用的价值,只要增加价值,你的投资业绩就会变好。
别排斥任何价值,也别执着任何价值,能赚的钱(价值)咱都赚。做生意嘛,不寒碜。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两年前我的一身肥肉也不是一天减掉的,投资的价值也不是一天就能增加的。
对此,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有些事儿就是得花时间,比如你不能找9个女人来,同时让她们怀孕,然后只用1个月就生出个小宝宝来。”(No matter how great the talent or efforts, some things just take time: You can't produce a baby in one month by getting nine women pregnant.)
在减肥的时候,只要你不想把自己饿到胃穿孔,那么每天最多也就掉个几十克。
在投资的时候,只要你不想用法律不允许的方法增加价值(比如当年香港贼王叶继欢抱着个AK步枪在街头抢金店),那么你的价值每天也就只能增加一点点。
股票所属的上市公司做生意赚钱,每天只能赚一点点;利用估值差做交易、低买高卖,估值的变化每天多半也只有一点点;出租房子赚租金,租客每天只付你一点点租金;利用市场无效性做套利,每次也就赚一点点利差。
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每天少吃一点点,用不了几年,你的体重就能降下来。只要你的账户价值每天增加一点点,用不了几年,你的市值就能涨上去。
记住,是体重减下来,价值涨上去,可千万别搞反了啊!
图:我过去几年中的体重数据(其中数据缺失部分是那阵子我自暴自弃,没称体重随便吃吃,然后慢慢就胖了。)
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