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中国广核(003816.SZ),永鼎股份(600105.SH),西部超导(688122.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规模;代表性企业融资事件;兼并重组
1、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
可控核聚变行业作为未来产业,据IT桔子统计,2015年及之前国内尚无融资事件,2016年,中科海奥B轮融资开行业先河,2022-2024年行业投融资规模不大,但整体明显上涨,投资数量从2022年的2起增长至2024年的6起;融资金额三年累计突破30亿元。2025年截至3月20日,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融资数量已有2起,金额累计已达17.6亿元。
2、可控核聚变领域单笔融资规模较高,投资轮次开始集中在早期天使轮
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除2024年平均规模较小外,近年来整体呈升高趋势,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反映出行业对资金需求较高。
从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投资轮次分析,该行业融资轮次近年来开始集中在早期阶段,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事件合计占比近57.14%,A轮之后轮次的融资较少。根据前文的分析,近年来可控核聚变行业的融资事件增长趋势,结合轮次分析来看,早期轮次创业公司融资事件占比仍较大,反映出行业尚有处于“风口”的机会。
3、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集中在上海与合肥
从可控核聚变行业的企业融资区域来看,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不同地区融资状况差异很大。截至2025年3月获融资的8家企业中,上海市和合肥市企业融资企业数量最多,均为两起,反映出复旦、中科院等高校的科研优势,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北京、成都、南京、西安各一家企业融资,反映这些地区同样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及较完备的配套产业,企业成长性及较强,备受资本青睐。
4、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方向技术研发领域
截至2025年3月20日,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的主要投融资事件如下所示:
分析行业14起融资事件,获投企业定位主要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公司,仅一家新材料研发生产商和环保能源产品供应商,反映行业推进的关键仍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5、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投资者以投资类企业为主
根据对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资主体的总结,目前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投资主体以资本类组织机构为主,占比超83%,代表性投资主体有山景资本、天创资本等;实业类的投资主体有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少数几家相关业务布局的企业。
6、可控核聚变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较少
可控核聚变不仅作为国家战略新兴行业,也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构成,但由于行业尚在发展初期,没有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因此专用产业资金较少,但已有的核能产业投资资金会助力可控核聚变的发展,通过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搜索,我们找到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的代表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已有能源企业公司横向收购布局可控核聚变业务
从兼并重组信息上看,可控核聚变行业近期有一起兼并重组事件,2025年3月,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分别拟斥资10亿元、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为可控核聚变相关领域提供助力。两家公司均表示,聚变公司的技术研发方向和未来的产业化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公司参股聚变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该次投资有利于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
8、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近年来,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据IT桔子数据库,截至2025年3月20日,国内已有14起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融资事件,且集中在过去三年。我国可控核聚变投融资主要集中在上海、合肥等科研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资本类投资机构为主进行行业投资。从并购角度上看,已有能源企业公司横向收购布局可控核聚变业务,为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