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疗服务】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值得期待)
广东省卫健委日前发布《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东莞、茂名、清远等8个城市开展省级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方案》同时强调后续将视情况逐步扩大省级试点范围。
免陪照护服务从“无陪护病房”服务发展而来,后者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承担,而不同于“无陪护病房”服务,从事免陪照护服务的护理员必须逐步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和《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接受培训,除取得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外,还要拿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如果说“无陪护病房”服务让患者家属从无暇或无法长期陪护的困扰中解脱了出来,免陪照护服务则可让患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专业化与安全化服务。
广东开展省级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之前,上海、天津等地先行展开了局部性试点,同时广东省内的深圳、东莞等城市也在部分医院迈开了试点步伐,因此,这次《方案》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吸收了各地试点经验。从《方案》的表述看,免陪照护服务医疗护理员除来自第三方陪护服务机构的劳务派遣外,还有来自医疗机构的自聘。区别于原来的护工人员由所在服务机构各自分散管理,免陪照护服务医疗护理员则由医院中央护理部直接管理,具体工作接受护士的指导,与护士一起构成患者护理双轨协同服务机制。
从人员结构看,目前医疗护理员主要还是来自第三方陪护机构,年龄上稍微偏大,文化素质也不高,但随着更多职场年轻人加入医疗护理员的队伍,尤其是许多职业院校加大了以养老护理为导向的专业调整与设置力度,大中专毕业生也将成为医疗护理队伍的一股新鲜血液。
免陪照护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先前专门发布了价格项目通知,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服务提供者同时为三位患者提供服务即“一对三”服务,设定价格为每位患者收费标准140元/日;如服务提供者同时只为两位患者提供服务,每位患者在主项目价格基础上加收40元/日,即“一对二”服务每人收费180元;如服务提供者同时只为一位患者提供服务,每位患者在主项目价格基础上加收140元/日,即“一对一”服务每人收费280元。如此价格水平和结构是否合理,当然有待试点之后患者、医院以及医疗护理人员等多方面意见的综合反响。
免陪照护服务价格是患者及其家属最为敏感的因素。虽然目前的官方指导价水平对于高中收入阶层并不构成很大的负担,但低收入阶层却可能望而生畏,何况当前费用以患者自费为主,国家医保局也有“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的定论。对此,政策规定也有必要适当松动,并鼓励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同时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或将现有险种进行升级优化,以覆盖免陪照护服务的相关费用,由此形成“医保+商业保险+个人”的共付机制,实现优质服务的可及性与普惠性。
差异化与精准化服务乃免陪照护服务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医院不同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同,患者的病因主诉千差万别,服务需求也不一样,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重在健康引导与精神调理服务,骨科患者重在肢体动作训练与康复服务,老年患者重在起居与搀扶服务等,对此除了照护服务人员需具备专门技能外,医疗机构各科室需要建立特定服务标准与流程,并划定相关的护理职责红色警戒线,包括病人饮食、肢体患者动作训练以及衣物更换等。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