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消金信披不足 联合贷款利率近36%)
4月3日,助贷新规落地。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银行在通过互联网助贷平台放贷时,应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新规还提出增信服务费透明化的要求,即明确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并明确费用区间,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费率,商业银行需要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这次出台的助贷新规适用于各大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依然有不少银行金融机构、消金公司并未披露合作助贷机构名单,联合贷款依然存在收取高额咨询费、担保费等情况。
以湖北消费金融公司为例,该公司是由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股东为湖北银行,属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然而,在公司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均未披露合作助贷机构名单。
但从黑猫投诉平台上来看,湖北消费金融合作的助贷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万卡、分期乐、玖富万卡、芸豆借款、攒花、360借条、金瀛花、宜享花、奇富借条、乐享借、宜呗、桔多多等几十个平台。
湖北消金的后续催收也外包给第三方公司。2024年5月,湖北消金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线上自营电话催收业务外包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显示,武汉星石力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华道数据处理(苏州)有限公司、泰盈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铭熙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中标。不过,在湖北消金官网上并未披露这些委外催收的合作机构。
一直以来,由于信息透明度较低,导致互联网贷款领域高利贷、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乱象频发。
当用户通过助贷机构借款时,助贷机构往往会巧令名目收取各种服务费,融担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服务机构以自身提供金融服务为由,各自收取担保费,商业银行也未将该等费用计入贷款产品的综合融资成本中,导致消费者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银行或消金机构标注的利率,部分贷款产品实际借款成本甚至达到近36%之高。
湖北消金旗下有成新贷、菁英贷、成长钱包三款产品,官网上显示的年化利率分别为8%-24%、14-23%、5%-24%。然而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其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上述利率。
比如,今年4月8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称,其于2024年3月5日通过分期乐平台申请贷款19941元,实际到账16531元,放贷方为湖北消费金融公司。该笔贷款合同约定年化利率为6.5%,但分期乐额外收取“担保费”23.27元、“信息评估费”2793.12元,实际综合年化利率(IRR)高达35.8%。
4月6日,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其于2025年3月21日在"宜呗"贷款五千元,放款方为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该笔贷款年利息1191.71元,以权益费的名义收取600元,综合利率高达61%。
根据助贷新规,消金公司不仅需要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而且要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法院相关规定,也即24%。(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