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ETF基金 - 正文

股票ETF两天吸金超1780亿元 稳市效果立竿见影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4-10 06:44: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股票ETF两天吸金超1780亿元 稳市效果立竿见影)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A股市场企稳离不开增量资金的大举入场。数据显示,4月8日,ETF获资金净流入金额合计达到1117.8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等6只宽基ETF单日均获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仅仅2个交易日,股票ETF已经吸金超1780亿元。

具体来看,4月8日,ETF获资金净流入金额合计达到1117.8亿元,超过去年10月8日单日净流入1093.94亿元的天量金额。其中,股票型ETF获资金净流入1062.75亿元,相比4月7日净流入的689.96亿元大幅增加,为A股市场的企稳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撑。

从产品上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等6只宽基ETF在4月8日单日均获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这6只宽基ETF获资金合计净流入791.73亿元,占股票型ETF的比例高达74%。这意味着股票型ETF的增量资金主要由这些ETF贡献。

不难发现,获资金净流入金额较大的ETF中,囊括了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和中证1000ETF,覆盖了A股中较为核心的大中小型公司。资金借道ETF加仓A股,对股市整体的影响更为积极。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2个交易日,股票ETF已经吸金超1780亿元。4月7日ETF数据显示,当日股票ETF净买入量合计达到689.96亿元。

从市场上公开信息来看,“中国版平准基金”以大手笔真金白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不断加码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

近年来,证金公司、汇金公司等国资机构以及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已成为A股市场股票ETF的重要持有人。兴证策略团队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末,根据已披露的股票型ETF持有人信息,个人投资者占比为33.1%,而机构投资者占比为66.9%,较2023年末提升13.1%。在机构投资者中,以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国资机构持有比例较高,主要配置以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为代表的宽基类ETF。

大量中长期资金通过ETF入市,为A股中长期走稳走好奠定了基础。

华夏基金分析,短期来看,汇金公司的增持行为有效遏制了市场风险的蔓延,类“平准基金”的提出也预示着相关政策机制将更加完善,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稳定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柱。从市场表现看,风险偏好开始有所修复,周二涨停个股比例大幅提升,市场有望步入修复阶段。周一快速的下跌包含了足够多的悲观预期,本周大概率处于“不能更糟”的时刻,因此,快速下挫后存在交易边际好转机会,叠加中国权益资产整体估值仍然是洼地,当下或是一次重要逆向布局时刻。

华安基金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魅力,既源于经济基本面的深厚底蕴,更在于改革者与市场参与者对长期价值的坚守。当政策定力、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本形成共振,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此刻的每一次增持与回购,都是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投票;每一笔增量资金的涌入,都在书写价值重估的新篇章。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但是国内优势依然明显。一是经济韧性强劲:国内内需市场庞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消费如线上服务、绿色消费热度不减,推动经济稳健前行。即便贸易战带来外部压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依然稳固。二是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政策,涵盖减税降费、基建投资,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创新活力充沛:国内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成果丰硕,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远超传统产业,为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四是产业体系完备:国内拥有全球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贸易战中能够快速调整供应链,降低外部冲击影响,维持生产稳定。

谈及“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构建起以汇金公司为核心、央行流动性支持为后盾的“平准基金”机制。姚余栋认为,此次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正值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之际。中国通过“平准基金”机制,不仅为国内市场筑起“防波堤”,更向全球传递“以开放对冲保护主义”的战略定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