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去年还说储能电芯产能过剩,今年就爆单了?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4-09 07:05: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去年还说储能电芯产能过剩,今年就爆单了?)

作者| 高工储能

来源 | 高工储能
导语:谁在提前布局?储能产线爆满的真相远不止抢装。

在近期的产业调研中,多位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自2025年开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内的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储能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


“这两个月为了订电芯,四处打电话联系供应商,即便问到有货,还得排队等候。”某系统集成商工作人员向笔者诉苦道。


近两年来,储能行业以惊人速度实现扩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超1000GWh,但实际出货量仅300GWh,产能利用率不足35%,行业产能明显过剩。

那么,为何2025年开年却出现了满产求“芯”的现象?

拉动产能的三股力量:抢装潮、出海热、新蓝海

开年发布的136号文件,给储能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文件规定,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机制”,保障其收益不低于原电价机制,不过保障电量比例需逐步降低;2025年6月1日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完全通过市场竞争确定电价。

这一政策调整,让新能源开发商陷入“时间焦虑”。为规避电价波动风险,大量项目集中在“531节点”前抢装,直接导致储能需求激增。

与此同时,2025年以来,山东、河南、甘肃等12个省份,已下发储能电站项目明确指标,合计规模超30GW/80GWh。

海外市场同样需求旺盛,国内储能企业凭借先进技术和高性价比产品,在海外斩获大量订单。

以中东市场为例,短短半年内,中东储能最大订单多次易主:从阳光电源的7.8GWh,到比亚迪的12.5GWh,最终宁德时代以19GWh刷新纪录。海外订单的不断涌入,带动储能电芯厂商订单量激增,只能开足马力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除电网调峰与风光配储等传统应用领域外,数字中心储能正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全球正加速迈入算力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对算力需求年均增长超400%,远超摩尔定律增长速度。

传统电网架构已难以满足高密度算力设施的稳定性需求,而“数据中心+风光+储能”凭借清洁低碳、供电可靠、安全经济的优势,成为破解“电力-算力”失衡的关键路径。

一般来说,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在100MW以上,年耗电量相当于35-40万辆电动汽车的用电量。为满足数据中心高比例清洁供电需求,通常需要超配并配置储能。

传统上,数据中心主要使用锂电池作为UPS系统的一部分,在市电中断时提供短暂备用电力。随着数据中心向绿电供能转变,锂电池应用也从备电向供能类型转变。

海外市场,南都电源在20天内,拿下3.6亿美国数据中心锂电设备采购项目。

国内市场,甘肃省庆阳市政府与江苏同力日升、北京天启鸿源签署战略协议,三方将投资20亿元建设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配套电站,打造西北地区首个大型绿能数智融合示范项目。

据GGII预计,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突破69GWh,到2030年将增长至300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

数据中心对储能的旺盛需求,为储能电芯厂商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产线高速运转。

企业“排兵布阵”:锁定订单与加速扩产

为了保障顺利出货,众多储能系统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提前锁定电芯材料供应,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

2月7日,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与北京海博思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2025-2027年度建立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50GWh。

3月17日,广州智光储能与厦门海辰储能签署为期两年的电芯战略采购协议及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5-2026年度预计采购总量15GWh。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储能电池行业头部企业掀起扩产潮。

宁德时代1月2日与福州市政府签约,围绕“零碳城市”建设展开全方位合作,并签署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投资合同,项目规划电池年产能40GWh。

福鼎生产基地5号超级工厂项目已封顶,布局4条新能源电池超级生产线及智能制造设备,年产能25GWh。

此外,宁德时代还计划在山东东营新增40GWh电池产能,按“零碳工厂+灯塔工厂”标准建设,同时投资5亿元新建一条2GWh生态储能Pack生产线,洛阳基地三、四期项目也已开工。

亿纬锂能1月5日启动荆门高新区超级工厂二期(60B)基桩工程。荆门超级储能工厂总投资108亿元,规划年产能60GWh,一期(60A)项目生产线年产能17GWh,二期(60B)设计年产能或达43GWh。

3月20日,亿纬锂能拟通过科创板发行50亿元可转债,用于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

远景动力沧州电池超级工厂一期10GWh已于2024年11月投产,首批产品交付海外客户。2025年2月28日,二期项目开工,规划年产能20GWh,预计2026年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沧州电池超级工厂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锂电池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200亿元。

赣锋锂电南昌年产10GWh新型电池项目,已在南昌市政府网站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批准公示。项目计划建设新型锂电池研究院及年产10GWh新型储能锂电池、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产线,预计2025年9月完成一期厂房建设,年底形成产能。

瑞浦兰钧旗下兰钧新能源10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1月1日在江苏淮安市开工。项目将新建多条生产线,涵盖电池模组、PACK、储能系统集成、逆变器及储能电池等,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0亿元。此外,公司还计划在印尼投建电池工厂,一期规划年产能8GWh。

在海外市场,欣旺达泰国工厂获批投资超5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00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电池生产,预计今年内投产;瑞浦兰钧也宣布将在印尼投建电池工厂,涉及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一期规划年产能8GWh。

GGII发布的2024年储能锂电池系列出货榜单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5%,中国企业贡献了全球90%以上的产能,且首次包揽TOP10榜单。

从上述企业动作来看,2025年头部企业凭借稳定的客户资源,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储能电池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向头部聚拢,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尽管当前行业在需求端推动下迎来订单潮,但潜在危机不容忽视。过去几年,储能行业已出现较为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

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扩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竞争激烈,行业毛利率持续下滑。

若企业在当前热潮中继续盲目扩张,不考虑市场实际需求和自身技术实力,将会加剧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2024年一次行业峰会上,储能行业专家张小飞博士就曾指出,好的产品永远不愁市场,行业所说的产能过剩,应该先把落后产能减掉,剩下的才是有效产能。

这也提醒了当下企业在扩产时,更应该关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毕竟跟不上技术迭代的产能,迟早会沦为过剩产能被市场淘汰。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