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淘宝,大动作!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03-27 16:12: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淘宝,大动作!)

日前,淘宝正式发布新规,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这是电商平台首次针对AI假图出台规定和相应约束措施。

首次针对AI假图出台规定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在《天猫商品发布规范》中,已经明确提出”商品图片不存在引起用户不适的图片内容,不失真“的要求。

此次,淘宝也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一起加入对AI假图的全面治理。

淘宝平台发布的《关于商品图片不失真的规则解读》公告显示,商家发布的商品图片应积极、正面,符合大众审美并遵循公序良俗,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误导消费者。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 场景1:商品品质失真或款式不符(如:利用AI等技术导致材质表现失真、纹理褶皱模糊、商品款式不相符)

· 场景2: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展示(如:利用AI等技术过度美化导致不能展示商品真实效果,如呈现动漫感、面部磨皮过度等)

· 场景3:失真场景或不存在场景,进而导致商品展示失真(如:利用AI等技术产出畸形人体、违反物理规律的图片)

· 场景4:图片质量差,进而导致商品展示失真(如:利用AI等技术产出抠图白边、贴图感明显的图片)

“平台鼓励探索AI应用,但要求图片修饰适度,不能失真、滤镜过重。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AI的使用者必须有判断,平台必须具有价值取向。

“山寨”“照骗”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部分电商商家可以利用AI制作商品图片及视频,其间不乏失真、伪造情况,“照骗”“山寨”层出不穷。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AI伪造的商品图像和视频正大量涌现,成为业内难以根治的问题之一。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大幅削减了不良商家跨平台抄袭款式、盗用图片的门槛,侵犯了原创品牌与商家的正当权益,恶化了行业生态。

据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在多个社交平台,有不少消费者发帖批评某些电商平台“虚假图片”横行,即利用AI假图配合低价诱导购买,到手却发现商品与图片严重不符;更有商家通过AI创造出虚构的“奇幻植物”,哄骗消费者下单;还有商家利用AI打造模特与服饰,从人物到商品皆为虚构。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家屡次对AI造假等现象发声。据中国网信网3月14日信息,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部署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将从短视频虚假摆拍、AI技术滥用等8个方面继续治理网络环境。其中就包括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

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获悉,淘宝天猫升级后的商品规范认定了AI假图的典型场景,包括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即“货不对板”、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抠图贴图感明显,以及违反了物理规律的人体、场景等。

同时,淘宝通过上线识别模型,采取“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的多项措施,展开全面治理。

据了解,在接入AI假图识别模型后,淘宝已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此外,商品详情页还将上线AI合成提示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淘宝等电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打击AI假图的治理规则,在AI向善方面做出表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生态,优化消费环境。

陈丽芬认为,AI在拓宽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方面潜力较大,要推广AI创新应用,赋能品质电商发展,同时强化平台对AI直播、AI生成内容等的监督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规上线意味着打击AI假图纳入体系化平台治理范畴,AI虚假商品图片有望在淘宝受到有效遏制,而试图依靠AI盗图走捷径的不良商家,也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头部电商平台要更具责任和担当,引领行业自律规范,推动全行业形成合力,探索AI时代电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陈丽芬说。

在打击AI假图的同时,淘宝年内已推出多项治理举措,直指电商领域内恶意“羊毛党”、恶意店群等长期积弊。

责编:罗晓霞

排版:王璐璐

校对:彭其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