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保寿险刘余庆升任总经理助理!博士精算背景、集团总分全历练)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2月19日,国家金额监管总局批复了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的一则任职批复,核准刘余庆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的任职资格。
经机构之家梳理,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刘余庆的履历独树一帜,其起点之高、岗位涉猎之广、晋升路径之清晰,均引人瞩目。
博士精算背景、集团总分全历练
公开资料显示,刘余庆出生于197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手握基础数学学士、精算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样扎实的学术背景,无疑为他投身金融保险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2002年,年仅24岁的他,顺利加入中国太保,就此开启了漫长而精彩的职业生涯。
图中人物系 刘余庆
二十多年来,刘余庆的履历宛如一部循序渐进的“晋升史”。起初,他在集团精算部、战略管理部任职,从事着幕后的核心工作。随后,他走出幕后,投身到产险、寿险福建分公司、浙江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前线管理岗位。监管任职批复记录更是清晰勾勒出他的晋升轨迹:2015年7月21日出任太保寿险浙分中心支公司总经理,2017年6月29日升任分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9月16日担任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公开信息显示其后担任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22年升任太保寿险市场总监。如今,他再进一步,获批担任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一职。这一路辗转多个关键岗位,无疑积累了丰富而多元的实战经验。
如今,47岁的刘余庆,手握博士学历、精算专业背景,历经基层打磨与市场洗礼,正值职业黄金期。他过往的履历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与专业素养,作为少有的兼具精算专业背景与市场总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履历在行业内的稀缺性不言而喻,以其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未来在公司内部继续晋升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截至目前,公司官网所展示的13位高管团队,尚未将最新获批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刘余庆纳入其中。当前的高管团队构成包括总经理1位、副总经理6位、总经理助理4位,以及临时总精算师和审计责任人各1位。回顾太保寿险去年以来总经理助理岗位的人事变动,总助黄鲲卸任,总助代传江升任副总经理。随后2025年1月,田蕊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兼财务负责人,而随着此次刘余庆的获批上任,意味着总经理助理这一岗位序列迎来了新的补充。
一月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
目前中国太保公布了其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22亿元到人民币4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人民币149亿元到人民币190亿元,同比增加约55%到70%。目前,旗下寿险子公司尚未公布具体业绩数据,根据太保寿险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第三季度末,太保寿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2095.9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308.6亿元,同比增长67.6%。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太保集团还公布了其1月分保费收入情况,1月份,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495.75亿元,同比增长10.3%,太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266.96亿元,同比增长5.1%。整体来看两家子公司均增长稳健,太保寿险增速更显亮眼,然而,与此前新华保险公布的32%的增速相比,太保寿险的增速仍有较大差距。
而从2024年全年来看,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2388.23亿元,同比增长仅2.4%,较2022年、2023年增速6.08%、4.85%进一步下降。从A股五大上市寿险公司来看,2024年平安人寿以7.8%的增速一骑绝尘,而太保寿险增速2.4%处于末尾,远落后于五家公司合计保费增速5.1%。太保寿险的这一增速,在同行中显得黯然失色,凸显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滞后性。
分渠道来看,太保寿险的业务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代理人渠道以1841亿元的保费体量稳居核心地位,但1.7%的增速略显低迷。不过,其中新保业务逆势增长9.1%,这一表现或许暗示“长航行动”转型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银保渠道保费整体增速为9.8%,但新保业务负增长达-14.2%,这一数据较上半年的-30.4%已有显著回升,而续保业务增速高达168.3%,表现强劲;相比之下,团政渠道增速为-10.4%,主要受新保业务负增长拖累。
作为执掌太保寿险市场策略的关键人物,刘余庆在任期内恰逢行业深度转型期,公司保费增速也在逐年下探,这一背景下,其对未来产品策略的研判更显关键。在过去,以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重疾险为代表的主流产品格局下,刘余庆曾提出未来理想的产品结构应走向“40%、30%、30%”的多元化布局。显然,这一构想试图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规模与价值的平衡。
然而,2024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行业普遍认为分红险将成为未来的主要险种。在这种情况下,刘余庆的“433”构想面临着更严苛的落地考验,甚至需要重新调整。试图在利率下行的冲击下兼顾规模与价值的平衡,不仅需要精准的市场洞察,还需要在产品设计、渠道布局和客户需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或许是对太保寿险及其核心管理层的又一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