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今年逾百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预警,退市潮下如何保护好投资者?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今年逾百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预警,退市潮下如何保护好投资者?)

这些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略有提升。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退市公司达到52家,创出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从触发退市条件的公司分析,以面值退市与财务退市为主,面值退市占多数。

为何说2024年A股的退市数量只是略有提升?从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为46家,2022年为42家。2024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为52家,意味着2024年的退市公司数量较2023年和2022年分别增加了6家和10家。

虽然2024年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在退市公司数量增加的同时,新增上市企业数量也在同步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IPO数量为100家。一边是新增上市100家公司,另一边是退市52家公司,意味着全年A股市场还是增加了48家的上市公司。

与2023年的313家IPO数量相比,2024年的IPO数量与IPO募资规模均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迹象。2024年的IPO募资规模也创出了自2020年以来的新低水平,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仅有个别年份的IPO数量、IPO募资规模略低于2024年,其余多数年份均显著高于2024年的IPO募资规模。

步入2025年,A股市场的潜在退市数量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从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退市风险预警,甚至在一天时间内,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退市风险警告。

在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影响下,将会对相关的退市规则有着进一步的要求。例如,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收标准提升至3亿元。另外,市值退市指标也从3亿元提升至5亿元等。

根据A股市场常见的退市情形,主要包括了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规范类退市以及重大违法退市等。其中,从近年来的退市情形来看,基本上以财务类退市和交易类退市为主。最具代表性的交易类退市形式,包括面值退市、市值退市等。

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逐步提升,但未必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退市率提升。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A股市场上市率比退市率还要高。只要上市率比退市率高的现象一直存在,那么A股市场的退市率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在欧美成熟股票市场中,年均退市率约为6%至8%,更有甚者高达10%左右。但是,与A股市场相比,欧美成熟股票市场主要以主动退市为主,并非被动退市为主导。

相比起被动退市,主动退市更容易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欧美成熟市场中,上市公司不想保留上市的地位,上市公司通常会采取主动退市的方式。而且,上市公司会按照一定的溢价率全部购回原股东的股票,最终实现私有化退市。

较市场价格高出一定的溢价进行回购,对股东们来说,自然是好事。假如原股东不同意回购的价格,还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否决方案,促使上市公司拿出更有诚意的方案来回购原股东的全部股份。

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也出现过主动退市的案例。例如,经纬纺机、亚星客车等。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采取一定的溢价率购回股东的股份,溢价补偿的方式最容易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提倡A股市场加大主动退市的力度,并且强制要求主动退市方按照一定的溢价率购回所有股东的全部股份,这是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有效办法。

除此以外,建立起完善成熟的投资者索赔机制、投资者补偿制度,同样是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有效方法。

例如,当上市公司发生欺诈上市、财务造假、信披违法等情形,并导致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因为上市公司发生了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所以,上市公司需要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上市公司没钱,大股东补上,大股东没钱,董监高补上。对参与其中的中介机构,同样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直到弥补了普通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A股市场已经拥有了投资者索赔机制,但针对投资者所遭遇的投资损失,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成熟的投资者补偿制度,尽可能简化索赔流程、提升索赔的效率,这样才可以从真正意义上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最后,从源头上分析,严把新股质量关,加大问责力度,并增加中介机构对新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时间,这样才可以提升新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

第一年上市、第二年业绩变脸、第三年业绩亏损、第四年披星戴帽,这些公司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如何防止部分企业的浑水摸鱼,关键要严把新股的质量关,加强监管问责的力度,这样才可以从最大限度上减少证券市场浑水摸鱼的行为。

进入2025年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却有逾百家上市公司发布退市风险预警,这并非正常的市场现象。归根到底,企业质量不过关,浑水摸鱼的企业太多,当企业面临退市的风险,最终损害的还是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春节持股还是持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