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访谈精华:半导体设备将密集并购?)
并购政策优化后,科技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明显加速,特别是硬科技领域,将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在IPO节奏放缓背景下,并购成为优质企业快速上市的渠道,为一级市场投资者提供退出途径,同时助力头部企业借助资本扩张。
半导体并购核心逻辑: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面对晶圆厂的个性化需求,需通过创新和技术积累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
美方重点限制24种半导体设备(如薄膜沉积、CMP、离子注入等)及核心技术公司,如北方华创、盛美上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美国企业(如AMAT、LAM Research等)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出口限制可能反噬其自身业务。
随着国家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国内设备与材料企业将受益于市场需求上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出口管制将促使中国加速推进基础软硬件(如CPU、操作系统、EDA工具)的研发与国产化,信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华为在通信设备、高端芯片设计及基础软件方面的技术突破,将为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机遇。
3、《国产算力有望迎来新一轮外部政策催化期》摘要
本次美国实体清单新增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覆盖半导体设备厂商、EDA厂商、材料供应商和功率半导体厂商。
核心企业如北方华创、拓荆科技、至纯科技、芯源微等国内关键设备与材料厂商被列入名单。
国内半导体企业在设备、EDA、材料等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本轮制裁将倒逼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自主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落地。
百度文心、昆仑万维天工4.0等多个国产大模型持续升级,强调逻辑思考能力及多模态处理能力。
AI在B端企业的降本增效能力逐步显现,AIGC与AIAgent等工具已在生产模式、流程再造中实现实际价值,推动了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落地,投资者应优选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扩张能力的龙头企业。
4、《12月政治局会议4大前瞻》摘要
2025年赤字率可能突破3.5%-4%,甚至更高,专项债规模有望提升至4.5万亿元,特别国债或达2-3万亿元。
这将支撑“两重”项目(基础设施与关键民生项目)建设,特别是在水利、城市更新、区域战略等领域形成更高的实物工作量。
央企近期5000亿元专项债的试点,可能会在2025年扩大规模,进一步强化“中央加杠杆”的政策力度。
预计2025年将实施新的“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规模超过3000亿元,补贴品类从汽车、家电扩展到家居、家装和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46%提升至2025年的59.5%,并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国内销量增长。
2024年的地产政策已经转向,2025年将进一步加码收储力度,可能由中央直接参与地方土地收储计划,同时适度放松一线城市的限购限售政策,以提振市场信心和成交活跃度。
5、《
智 驾路 线向“端到端”演进 》 摘 要
据文远知行招股书数据,2022年全球及中国大陆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分别为约100亿/2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1.75万亿/639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为79.75%和85.62%。
端到端简化系统架构,通过绕过传统模块化架构中的中间组件,消除信息瓶颈与误差传递问题。
商汤科技UniAD整合感知、规划、决策任务,表现优于传统方案,展示了端到端技术的商业化潜力。
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极高,需要大量真实驾驶场景的数据来训练算法,确保系统的高性能。
车队规模、设备传感器质量与实时反馈系统形成正循环,数据积累速度越快,算法优化效率越高,智能驾驶性能进一步提升。
车路协同是智能驾驶数据流的重要补充,为实现高效车联网通信、道路设施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持,提升自动驾驶场景覆盖率与性能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