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构:2024年全球GPU市场将增长至近1000亿美元)
近日,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JPR)发布了最新GPU市场报告,该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GPU市场的规模将超过985亿美元。
上述数据是JPR2024年供应侧GPU市场总结报告的调查结果,该报告涵盖了使用GPU的十几个细分市场的单位出货量和市场价值。JPR总裁Jon Peddie博士认为:“GPU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几乎可以在当今制造的每一种工业、科学、商业和消费品中找到其身影。虽然AI GPU因其快速增长和高平均售价(ASP)而备受瞩目,但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其销量仍相对较低。”
报告显示,使用到GPU的产品很多,包括:智能手机、PC的集成显卡、独立显卡、数据中心加速器、智能电视、SoC、可穿戴设备、游戏主机、掌机、机器人、物联网设备、汽车、专业市场(超级计算机和医疗诊断系统等)。
目前,全球有20多家公司和7家IP供应商为市场提供独立GPU、集成和嵌入式GPU以及SoC系统设备。其中大多数都是入门级集成GPU,只有少数公司拥有能够为游戏玩家开发独立的GPU(独立显卡)的能力。
AI和高效能运算 (HPC) GPU的年销售量只有数百万个,但由于其高昂的售价,它们为英伟达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为AMD贡献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在2024年上半年,英伟达销售了价值近420亿美元的AI和HPC GPU,而全年其运算GPU的销售额可能超过900亿美元。资本市场方面,英伟达市值也在今年6月一度登顶全球第一,达到3.33万亿美元;AMD则在三季报中预计其AI GPU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美元(高于之前预计的45亿美元)。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不仅是JPR对GPU市场持乐观态度,Yole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从2023年到2029年,GPU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而CPU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5%,APU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因此,到2029年,GPU细分市场收入预计将比CPU细分市场大两倍。
JPR本次报告还指出,虽然目前AI GPU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所有新进入GPU市场的新兴企业(尤其是来自中国市场的企业),都将目光聚焦于数据中心AI GPU而非游戏GPU,即便一些公司面临美国政府的限制。
据记者了解,自2019年以来,一批国产GPU初创公司先后成立,其中涌现了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AI芯片设计独角兽。同时,还有一批老牌芯片设计公司也入局GPU领域。
这些公司的机会在于美国出口管制背景下的国产替代。2022年10月,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高性能H100、A100芯片。英伟达随后专门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不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要求的A800和H800芯片,至去年10月,这两项芯片也被限制。2024年2月,英伟达向中国市场特供的H20芯片接受预订,但该芯片与H100配置相比,GPU核心数量减少41%,性能降低28%。对此,英伟达2023年11月曾透露,数据中心业务两成以上受出口管制影响。
同时,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先后被美国政府“盯上”。2022年12月,寒武纪等36家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2023年10月,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亦被添加到实体清单中。
从最新情况来看,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仍未消停。在11月14日的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时称,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已致函台积电,对运往中国的某些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和图形处理单元的7纳米或更先进设计的复杂芯片实施出口限制。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方注意到了有关情况。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不断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长臂管辖,持续加严对华半导体打压遏制,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这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破坏,对自由贸易的粗暴干涉,是典型的非市场做法。
“半导体是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典型代表领域,美方做法将严重损害各方利益,阻碍全球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何咏前认为。
此前,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亦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GPU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美国对中国AI产业的打压政策限制了国内相关企业的进口渠道和供应链稳定性。
但在王鹏看来,长远而言,国产GPU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GPU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国家政策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国产GPU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随着国产芯片公司在生态构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国产GPU有望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