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证券:工信部发布行动方案 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APP获悉,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11月6日,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了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目标,并从技术、产业、应用、国际化发展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国内大储高质量发展可期,围绕文件精神,建议关注“高水平”、“强安全”、“新技术”三条主线。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发展目标:优势突出,规模壮大,技术成熟,布局完善,安全可控。
文件提出了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规模方面,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产品质量方面,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产业格局方面,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安全性方面,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实现新型储能电站电池模块级精准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技术创新:发展多元路线,突破集成技术,攻关安全技术。
文件提出的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具体路线方面,包括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等。
2)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
3)攻关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围绕新型储能系统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构建本征技术、主动预警、高效防护、安全应用等多维度安全管理体系。
产业布局:科学布局,协同发展。
该行认为“引导优化供需关系”是文件的一大亮点。国内储能行业低质低价的“内卷”情形是发展中的重要痛点,文件针对国内储能供需关系,强调“科学有序”,后续有望推出相应政策优化供给格局,引导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化解“内卷”现象。此外,还提出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也有望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改善“低价低质”情形。
国际化发展:加快合作步伐,“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
文件提出“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巩固拓展新型储能出口竞争优势。探索将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积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安排。支持高质量“引进来”,鼓励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和行业交流;推动高水平“走出去”,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研究海外布局指引,引导企业制定因地制宜的出海战略和布局方式。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支持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深入推进新型储能国际标准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高质量发展”向前一步,期待国内储能产业健康茁壮发展。
从装机规模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体量庞大,但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利用率不足、价格内卷等“成长的烦恼”。“高质量发展”是国内储能产业摆脱内卷、健康成长、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文件提出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供需格局,推动国际化发展等具体行动方向。充分意识到行业发展痛点,后续有望推出实质性政策,引导优化供需关系、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督,进而逐步化解“内卷”难题。
该行看好国内储能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短期存在价格内卷、盈利承压等问题,但在政策引领和行业参与者共同推进下,我国储能产业有望逐渐发展成熟,供给质量提升、需求场景清晰,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该行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技术实力出色、引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出海的领军企业,推荐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二是与安全息息相关、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温控、消防环节,建议关注英维克、青鸟消防;三是多元发展的新技术路线,建议关注钒钛股份(液流电池)、陕鼓动力(压缩空气储能)。
风险提示:
1、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现阶段,国内大储项目整体依靠政策强配驱动,若新能源配储要求放松,或独立储能商业模式难以落地,国内大储装机增长可能不及预期。经济性是各国户储、工商业储能主要用户装机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由用户电价/峰谷价差等因素确定,用户侧储能需求可能受到国际能源供需形势、电价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全球储能市场景气度高,已有较多企业试图进入,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对相关企业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3、海外市场限制政策收紧的风险。美欧、印巴均存在发展本土产业链的倾向,可能采用关税、市场准入限制、本土制造补贴等方式扶持本土光储产业链,相对削弱我国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若海外部分市场对我国企业市场限制收紧,可能影响相关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