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行业聚焦 - 金融 - 正文

集采人工耳蜗耗材,能降多少钱?曾有人为省30万元赴外地就医

来源:红星资本局 2024-10-31 20:03: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集采人工耳蜗耗材,能降多少钱?曾有人为省30万元赴外地就医)

10月28日,国家将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包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开展集采的消息传来。

目前,人工耳蜗的市场价格在7万元到30万元不等,高昂的价格让部分听障人士望而却步。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近年来,部分地区已把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有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透露称,有听障人士为了花尽可能少的钱恢复听力,通过“异地就医备案”奔赴外地做手术,有患者的治疗总费用约为35万元,经过医保报销,其个人仅需支付2.8万元。

那么,在集采后,人工耳蜗的价格是否会大幅下降?

昂贵的人工耳蜗

产品价格在7万元到30万元不等

不同于助听器,佩戴人工耳蜗需要进行手术,其基本结构包括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人工耳蜗能绕过耳朵的受损部位,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听觉神经,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

头豹研究院的研报显示,我国的听力残疾人现有约2780万人,其中740万人适合植入人工耳蜗,但现仅有约5万人植入了人工耳蜗,占比较低。

人工耳蜗难以普及到更广泛的适宜人群中,或许是受到了价格的制约。

目前,人工耳蜗的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有,如科利耳、Advanced Bionics和MED-EL等。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1年,上海力声特取得国内首张人工耳蜗注册证,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而后,诺尔康、弘鼎康等国内品牌也突围而出。

红星资本局从多方了解到,现在外资品牌的人工耳蜗产品价格约为10万元到30万元,而国产产品则多为7万元至10万元。

以张女士为例,她是先天极重度听力损失,在攒了三年钱后,她于2022年进行了人工耳蜗相关手术,“我选择的是MED-EL单侧耳蜗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共31万元的产品套餐。”

截图自MED-EL官网

张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她获得了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对本地户籍残疾人的一次性补贴(6万元),加之沪惠保等报销了部分费用,最终的实际付款约为17万元。

不过,也有人因为人工耳蜗的高昂价格及后续养护成本望而却步。

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范敏告诉红星资本局,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因无法负担相关费用而放弃人工耳蜗的患者。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听障母女,两人的身体情况都适合接受人工耳蜗手术,但她们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情况无奈放弃。

部分地区已纳入医保

有人到外地就医能省超30万元

近年来,已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可达45万元。这也使得部分听障人士通过“异地就医备案”奔赴外地做手术。

以上海市为例,2023年9月,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发布相关通知称,人工耳蜗被新纳入该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部分,支付类别为乙类,于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

某人工耳蜗品牌的工作人员向红星资本局透露,目前,有部分听障人士会选择到上海市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

该工作人员向红星资本局出示了某患者到上海市做人工耳蜗手术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结算单,该患者此次住院治疗的总费用约为35万元,经过医保报销,其个人仅需支付2.8万元。

也就是说,通过“异地就医备案”的方式,该患者节省了超过30万元。

10月28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将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开展集采。此次集采或有望通过降低价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把人工耳蜗推广到更多听障人士群体中,使更多人能重获新“声”。

范敏告诉红星资本局,对于听障患者来说,国家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开展集采是利好消息,“这肯定能减轻患者就医的负担,也能减少一部分费用。”

范敏正在给患者做电耳镜检查,图由受访者提供

另有某人工耳蜗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在集采过后,人工耳蜗产品的价格有望下调,但集采采购的往往是中端产品。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去把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的地方进行治疗,或许更能“两全”——既可以选择高端产品,个人所需支付的费用也较低。

人工耳蜗能降多少钱?

集采或会影响多家产业链公司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有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尔康”)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其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601211.SH)。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诺尔康的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曾提到,“上述政策有望将人工耳蜗纳入更多省份的医保支付体系,但同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医保降价等风险。”

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力声特”)则是上市公司海南海药(000566.SZ)的参股子公司。

海南海药的财报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上海力声特分别实现营收0.80亿元、0.91亿元和1.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9万元、812万元和1588万元。

另有一家人工耳蜗生产企业——沈阳弘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沈阳弘鼎康”)是上市公司康芝药业(300086.SZ)的参股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过,康芝药业未在财报中披露沈阳弘鼎康的情况。

除了直接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外,该产业链的上游企业或也会受到影响。美好医疗(301363.SZ)的主要产品有人工耳蜗组件,该产品应用于人工耳蜗产品的生产。

分产品来看,美好医疗的人工耳蜗组件在2023年带来了1.14亿元的营收,相比2022年增长了约15.87%。该类产品在2023年的毛利率为63.7%。

在集采后,人工耳蜗能降多少钱?这些公司的业务和经营状况是否会发生变化?

10月29日、10月30日,红星资本局向多家人工耳蜗生产企业发出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编辑 杨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南海药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