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新设博士点激增80%,博士学历贬值加速?

来源:中访网 作者:华博观察 2024-10-23 09:4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设博士点激增80%,博士学历贬值加速?)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一则公示引起了广泛关注。

公示显示,我国将新增6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以及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增幅明显,新增48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幅达80%,和35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增幅达86%。

这一消息无疑加剧了人们对于学历贬值的担忧,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将2024年称为“博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元年”。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本科毕业生人数1179万人,硕士毕业生105.07万人,而博士毕业生数量已达12.58万。

“本科生遍地走,硕士生多如狗”的年代,博士学历是否真的面临加速贬值的风险?

博士生太多了吗?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在近四年内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1.6万增长至2023年的15.3万,预计2024年在招生会达16万人。同时,在校博士生数量也从2020年的46.65万攀升至61.25万。

这一扩招趋势引发了公众对我国博士生数量是否已经“泛滥”的谈论。

从历史数据看,截至2013年,我国已培养了约50万名博士生,而在过去的十年间(截至2022年),又新增了60万名博士生。若将近两年新增的博士生纳入统计,我国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总数已超过120万人。然而,尽管这一数字看似庞大,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数量占比仍然较低,我国的博士生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超14亿,博士研究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约为0.06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仍较低。例如,美国人口总量约3亿,博士人数约343.28万,博士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 1.04%;德国的博士占比约为0.8%;英国的占比为0.78%。

此外,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博士生的需求实际上在持续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认为,随着我国产业形态由劳动和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和创新密集型转型升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也促使我国加快培养和超前储备高层次人才,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国家的专业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视。此次新增的专业博士点中,工学领域的“热度”最高,新增数量约占新增总量的53%,其中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两个学位获批新增的学位点数量最多。除了工学,教育、农业、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的新增专博点数量也达到了10个或10个以上。

这些新增专博点的设置,不仅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尽管博士生数量在增加,但并未达到“泛滥”的程度,反而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学历含金量

同时,扩招并不意味着对博士的要求降低。相反,为了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学历含金量,我国政府和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

《意见》强调要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包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改革招生管理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同时,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博士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和增设专业学位博士点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机制和提高毕业要求等措施来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此外,虽然政府和高校在努力提升博士教育的质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高校的博士点师生比偏低,导师倾注的精力不够;有的教育目标单一,缺乏跨学科合作研究;还有的只在校内“自产自销”,没有注重对接社会和企业需求。

随着博士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传统就业领域,由于岗位有限而求职者众多,导致很多博士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用人单位对博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希望博士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还希望他们具备跨学科合作、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素质。这种高要求使得很多博士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期望,从而影响了博士学历的就业竞争力。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