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险业新国十条重磅发布,“风险”一词出现频率高达36次!)
【来源:机构之家】
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9月1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旨在指导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确保行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该文件勾画了保险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此次《若干意见》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顶层规划剑指沉疴,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华大地,中国保险业便踏上了复苏与繁荣的征程。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复业,如同一声春雷,宣告了中国保险业的正式回归。岁月流转,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加入,保险产品和服务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跨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带动了保险业的黄金时代,创新与扩张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然而,正如所有成长的旅程都伴随着挑战,近年来,保险行业也遭遇了成长的阵痛。安邦集团、华夏人寿、天安财险等巨头的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不仅震撼了行业,更引起了监管层和公众的深刻反思。这些事件如同警钟,提醒我们保险行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必须警惕风险的暗流涌动,强调了强化监管的紧迫性。
保险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公司治理的短板,在一些保险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界限模糊,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公司资源的不当使用,甚至滋生违规行为,尤其是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为了追逐更高的投资回报,一些保险公司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一旦市场风云突变,便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此外,保险产品的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创新但风险较高的产品,而风险管理的步伐却未能同步跟上,一旦风险爆发,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若干意见》首次提到,规范保险产品设计和利益相关方权利义务,研究完善与风险挂钩的保单兑付机制。
在此次《若干意见》中,“风险”一词的出现频率高达36次,这一细节强烈地反映出政府对保险业风险的高度警觉和严格把控。这种审慎的态度,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保险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风险控制为代价,金融机构在经营风险的同时,更应成为风险管理的典范,而非风险的放大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干意见》的发布,不仅是对保险行业风险事件的有力回应,更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规划和指引。它强调了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完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有效性的目标。同时,《若干意见》也突出了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鼓励保险业发挥其在风险管理和长期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