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集体涨价、抱团减产……光伏行业的“春天”近了?

来源:看财经 2024-09-06 17:48: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集体涨价、抱团减产……光伏行业的“春天”近了?)

2024年上半年已过,光伏行业上演亏损大赛。


一线厂商里,隆基亏了50亿,通威亏了30亿,中环亏了30亿,晶澳亏了10亿。二线厂商更惨,8家光伏企业被ST,ST阳光已经退市。去年的“827新政”收紧IPO以来,还没上市的光伏企业指望通过上市融资过冬也没戏了。


不过,“祸兮福之所安”,当前光伏新增装机速度明显放缓。随着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越来越多企业或退出或减产,产能出清正在加速。与此同时,隆基和中环等龙头陆续扛起涨价大旗。


周期循环,越过凛冬,光伏行业的“春天”近了。


1、停产、减产,2024年光伏行业关键词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为应对当前市场供需失衡及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召开紧急会议,达成一致协议,决定立刻集体封炉减产,减产幅度高达30%。


这个消息已经得到证实,旗滨集团和福莱特均告知媒体,会议确实存在,只是预期减产幅度能否最终实现还不确定。因为每家企业具体情况不同。


玻璃环节的减产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加速出清的一个缩影。停产、减产是2024年中国光伏的“关键词”。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2024年上半年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75%,超20个项目宣布终止、中止或延期。同时行业开工率低,部分企业陷入停产,多晶硅料环节开工率约60%,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开工率在50%至60%。


全行业严重亏损,不少企业主动或被动退出。


近期,华东重机、麦迪科技两家此前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宣告终止光伏业务。据上海证券报不完全统计,至2024年8月中旬,已经有超过20家前些年“跨界追光”的上市公司陷入退市、破产、项目终止、欠债诉讼。


不过,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能源局,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68%。


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速已经大幅放缓。此前2023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54%。从增长154%到增长30.68%,增速下降十分明显。


2、隆基回应硅片涨价:未来价格只会往上!


在行业大佬看来,产业链价格已经跌无可跌,只能上涨了。


不久前举行的隆基绿能中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考虑到目前行业普遍处于现金成本亏损的情况,未来硅片的价格只会上涨,不会降价。


根据此前消息,隆基已于8月29日正式宣布旗下硅片产品涨价,同一时间,TCL中环等公司也跟进上调硅片价格。


那么,硅片价格上涨后,行业盈利能力改善,是否会造成原先下调的开工率转而复工,阻碍产能出清呢?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明确表示,各个企业目前的生产规模不会因为提价而增加,停产的企业也没有提高开工的动力,因为小幅的上涨不足以支撑其开工赚取利润。


硅片龙头组团涨价的同时,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也有企稳信号。


如电池片方面,金刚光伏称,公司硅片主要从$TCL中环(SZ002129)$TCL中环采购,如果未来硅片价格上行,公司电池片价格也会相应上调。


3、一体化布局、先进产能是穿越周期的“胜负手”


目前看,一体化和新技术,才是光伏行业下一轮竞争的高地。


一体化布局可以锁定成本优势,技术创新、布局未来先进产能,才能无惧市场周期波动。


这就意味着,$通威股份(SH600438)$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SH601012)$隆基绿能这样的公司,在周期波动中更具竞争优势。


以通威股份为例,公司布局了光伏行业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这为公司最大程度降本打下基础。


通威股份财报显示,公司TNC电池2023年的非硅成本已经降至0.16元/W左右,2024年上半年在国际银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较年初再降20%。


行业产能出清的同时,各大龙头依然在加码先进产能。业内普遍认为,先进产能永不过剩。


协鑫集成总裁蒋卫朋认为,长远看,竞争态势下,落后和高成本产能会逐步淘汰,领先技术优质产能则会引领市场发展,并推动光伏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先进产能并不会过剩,反而会推动光伏降本增效,给行业需求带来更大的刺激。


据业内人士透露,2023年,PERC电池的市占率可达到29%,较先进的TOPCon只有24%。今年则整体反转,PERC仅占20%,TOPCon达到70%以上。预计2024年整个TOPCon的需求将达到400吉瓦以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TCL中环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