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吉利汽车超预期的财报,透露了新能源汽车的进化逻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吉利汽车超预期的财报,透露了新能源汽车的进化逻辑)

8月21日,老牌车企--吉利汽车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给市场及投资者交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核心数据大涨,吉利市场地位有望提升

上半年,吉利汽车总收入1,07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幅也高达46.6%,在二季度延续了之前的高增长态势。

总收入增长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销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超过95.6万辆,超额完成了原定目标,同比增长41%。

根据《2024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以及乘联会数据,在刚刚过去的7月,吉利汽车以超15万的批发销量位列第三,更是以接近12万的终端零售销量位列第二,市场份额正在持续攀升,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4年1-7月广义乘用车批量销量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

2024年7月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

同时,由于汽车行业下半年一般好于上半年,预计吉利汽车今年全年销量将首次突破200万辆,市场地位坐二望一。

2、高端产品发力。吉利汽车目前旗下有吉利、极氪和领克三个子品牌,其中领克是吉利在2017年和沃尔沃合资的高端品牌,极氪是吉利在2021年面向新能源时代推出的高端智能电动出行品牌。

上半年中,吉利品牌中的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吉利银河」系列,月均销量破万,上半年销量达8.1万辆,同比大增742%。进一步,首款纯电SUV吉利银河E5于8月上市,与其他三款构成吉利银河“纯电+电混、轿车+SUV”的产品线布局,完善市场卡位。

极氪品牌销量8.8万辆,同比增长106%,问鼎2024年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销量冠军,其中,6月交付20,106台,单月交付首次突破2万大关,创历史新高。截至7月底,极氪用时33个月累计交付超30万台,刷新纯电新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领克品牌中,领克06加入出海矩阵,与领克01、03、03+、05、09等车型一道,覆盖了海外中高端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带动品牌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同比增长53.6%,累计销售超117万台,刷新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纪录。

吉利汽车高端化发力的另一个重要支点,是新能源车,上半年新能源产品销量32万辆,同比增长117%,位居新能源车自主品牌第一梯队。

其中,极氪和银河上半年销量均闯入新势力榜单前十,极氪更是拿下第四名,,超过了蔚来、小鹏等一众“老牌”新势力,目前仅次于理想、问界和埃安,同时。极氪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居新势力第一。要知道,这还是极氪没有在家用SUV这个大市场发力的前提下。未来随着极氪7X上市,将与特斯拉Model Y、小鹏G6等车型展开竞争,有望带动极氪拓展SUV市场,进一步提高品牌销量。

虽然吉利汽车在新能车业务上取得了傲人的增长,但公司并没有燃油车上“失之桑榆”,仍然凭借65万辆的销量稳居燃油车国内销量自主品牌第一,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

目前来看,吉利汽车凭借厚积薄发,完全抓住了国产化和新能源两个大机会。

中报双创历史新高,吉利实现“量质”同增

得益于销量提升(规模效应)和高端产品发力,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毛利率15.1%,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实现毛利总额16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4%。在利润大幅提升的同时,净现金水平上升25.4%至357亿元,也创历史新高,现金储备充裕稳健。

无论从量的角度还是质的角度,吉利汽车上半年的经营效益都是非常的好。

价格低不一定质量差,而价格高也不意味着没有性价比,只要能在同价位中把质量和服务做到优于竞品,那就是性价比,这也是吉利汽车正在走的路。

在目前新能车价格战和内卷的大背景下,吉利汽车不仅能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逐步提高市占率,还能在低利润内卷中杀出重围,这和吉利汽车的战略眼光以及扎实的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

在6月8日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辩证地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已居全球之首,价格战愈演愈烈,这种态势具有两面性。如果市场环境成熟、法规完善且执行严格,竞争透明公平,那么这种内卷现象反而能促进行业进步。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不缺少汽车制造商,真正缺乏的是一个有创新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具备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以及能够展现原创精神的汽车公司。

我相信,正是因为吉利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才能在竞争中加码研发,不断突破自己。

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

吉利汽车在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70亿元,同比增长17.9%;研发投入占营收之比达到6.5%,与民营车企龙头比亚迪相当,大幅高于特斯拉、大众、通用等海外龙头车企,以及上汽、广汽等国内老牌合资车企。难怪国内合资车企近些年被民营车企杀得节节败退。

研发是吉利汽车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技术迭代的直接动力。而展望未来,吉利的布局也相当充分。

短期来看,吉利还将在年内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完善不同价格梯度的产品线布局:吉利品牌主打SUV,一款精品纯电小型SUV、一款插混SUV即将上市;极氪7X和极氪MIX也将在年内开启交付并进入欧洲 8 国豪华市场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澳洲等全球 50 个国家和地区;领克首款纯电产品Z10将于9月初正式上市,年内还将推出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纯电SUV。吉利子品牌全线出海之势已成,且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必将起到1+1>2的效应。

长远来看,吉利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是一体两翼的打法,不仅仅止于自身品牌出海,还有技术出海和跨国并购。5月31日,吉利与雷诺正式合资成立HORSE Powertrain(各占50%),联手开发混合动力及燃油动力总成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计划在全球布局5个研发中心,17家工厂,遍布13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能约为500万套动力总成。吉利持有雷诺韩国34.02%的股份,后者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2万辆,净利润0.85亿元,给吉利的股息分红高达1.5亿元。吉利未来还将运用现有的汽车技术协作雷诺韩国(吉利集团持股34.02%)打造新品[大科雷奥](待定),计划2024年9月在韩国推出,再于其他国家推出。

吉利在2017年参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后,通过为其导入国产供应链及车型,深耕东盟市场,使其降本增效,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宝腾上半年销量7.8万辆,净利润达1.26亿元。连续5年位居马来西亚第二,导入的吉利车型X50和S70也在当地成为细分市场销冠。

吉利在全球的布局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开放包容的合作心态,当然也需要自身有过硬的技术实力。

在智能驾驶上,吉利全栈自研的浩瀚智驾已获得上海、杭州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与Mobileye合作高速NZP自主领航辅助,极氪 001 和 009 的高速 NZP 已累计开通 169 城,覆盖95%以上极氪车主所在城市并为其提供服务。

在保障通信上,吉利已完成2个轨道面发射部署,在轨卫星已达20颗,通过卫星通信技术,保障用户在无地面网络覆盖或地面网络受损的情况下仍能“永不失联”。

在核心硬科技上,吉利自研了中国首款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单颗可提供100K DMIPS 的算力和 900GFLOPS 的图形渲染能力,与全球龙头高通的8155芯片相当,同时也发布了银河 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硬件(芯片)+软件(系统)的闭环是苹果手机使用体验好的核心原因,而这也正是吉利汽车在智能驾驶时代所正在做的事情。

此外,在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5%的当下,里程焦虑早已不是限制新能车发展的核心要素,电池安全才是——电池自然或撞击导致爆炸起火的现场视频绝对是触目惊心。作者可以断言,任何不把电池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车企在未来都将被淘汰。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堪称是目前安全性能最好的电池了,官方标称是达到了军工级安全性能,耐8针同刺和枪击,安全行驶里程可达100万公里,可“服役”长达50年;在一些博主的电池切割实测中,神盾短刀电池也未发生起火或爆炸,安全性可谓天花板了。

纵观吉利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产品卡位,以及对用户驾乘体验和安全用车的重视,吉利目前已具备一家大型跨国车企的雏形,民营自主品牌的未来不仅有比亚迪,还会有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新的价值洼地

近十年吉利汽车PB

PB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比了从年初至今几家公司的PB,蔚来PB高达2.83,稳居第一,零跑汽车PB为2.83,华晨中国PB达到0.34,吉利汽车0.91,仅次之。

新的汽车消费政策的预期,正在推动整个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向上,估值开始升高。可买入区间PB为0.8-1.2倍。

时至今日,吉利汽车的战略正在一步步落实,业绩也在持续改善和释放,这样一家业绩持续创出历史新高的公司,其投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吉利汽车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 #2024投资炼金季# $吉利汽车(HK|00175)$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吉利汽车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