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王石写书的北大才子,也“另谋高就”了)
作者| 地产人言
来源 | 地产人言绿城最近宣布了一项重磅人事任命,聘请了曾在万科服务22年的营销传奇缪川担任营销服务中心助理总经理。缪川在万科期间不仅主编过《万科周刊》,还为王石撰写自传《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在业内享有盛誉。
今年3月,缪川因职位调整离开了万科南方区域,此次加入绿城中国,标志着他从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转投到另一个。
缪川凭借卓越的营销能力、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对客户研究的深刻理解,被认为是提升绿城营销能力的关键人物。他的加盟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绿城面临销售目标挑战的关键时刻。
缪川,可是万科传奇,22年的老万科,曾是万科营销的最高话事人,也曾做过《万科周刊》的主编。
今年3月时,万科南方区域发生剧震,缪川被免去区域合伙人职务,另有任用,再次看到消息,这位万科传奇却是:
离开了混合所有制的万科,加入了另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绿城。
万科一个时代的终结...
王石时代的万科,钟爱北大人,也爱做杂志,因为喜好太分明,业内曾一度有过笑谈:
如果你的是北大出身,如果你恰好还做过《万科周刊》的主编,那么将来必然飞黄腾达。
因为要做《万科周刊》的主编,需要懂企业、也要懂传播、甚至是懂文学,非寻常人可以胜任,能挑下这个大梁的都必非池中之物,而缪川更是其中相当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
他是《万科周刊》的第八任主编,也是萦绕着老万科式浪漫主义色彩的典型代表人物:
北大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的才子、还曾做过北大五四文学社社长……或许是buff叠满,甚至还是王石自传——《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的主笔……
《万科周刊》虽然仅仅只是一本杂志,但却一度深度影响着万科、甚至影响着整个行业,并且在非常漫长的时光里,都是万科这家企业诸多独特气质的最佳代名词:
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情怀、精益求精的精英艺术、甚至是超越时代的开放自由……
《万科周刊》以及《万科周刊》培养出的诸多有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说是代表了万科的一个时代。
而如今,随着缪川作别万科,回过头看,最早一批的《万科周刊》主编们都作别了万科,除了第三任主编丁长峰......
有不少熟悉万科、也熟悉缪川的朋友惋惜道:
万科曾经的气质不见了,万科一个时代的终结……
为王石写书的“北大才子”
牵手绿城
缪川1979年生,2001年北大毕业,和孙嘉是同期的校友,2002年3月加入万科,开局就拿下王炸:出任《万科周刊》主编。
在这个位置上坐了3年多,缪川就开始被调往一线,在上海万科从营销见习生做起,一路辗转到苏南万科、宁波万科、合肥万科,2015年就升任为了南京万科副总经理主管营销,2017年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升任扬州万科总经理。
2021年万科启动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发展转型,缪川又被调任为万科集团开发经营中心合伙人,亲自坐镇集团营销,在早年从不明确设立集团营销总的万科,缪川曾经就是万科营销的最高话事人代表。
后来,缪川又被调任为南方区域合伙人,分管区域营销,直到今年3月再次调整。
此次缪川能够加盟绿城中国,也肯定是在于双方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契合和匹配。
笔者觉得缪川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质:
首先,缪川身上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提振绿城营销能力。
因为做过《万科周刊》主编,又为王石写过书,缪川本身对于内容营销的敏感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就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营销人,更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他们到底喜欢怎样的产品。
常年在多个城市公司的实战操盘经验以及在区域公司的营销统筹管控经验,再加上做过万科全集团营销负责人的营销大局观,缪川职业生涯的主线,完全就是围绕着营销而展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营销老法师”。
万科一些很有万科情怀的营销创意就出自于缪川,比如前几年很火的“万科筋厂”。
缪川对于大型房企的营销战略和打法,肯定有一套趋于成熟、体系化的、落地性非常强的独门心法,这也是如今绿城非常需要的。
实际上,根据去年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绿城实现合同销售额3011亿,同比增长0.3%,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能够有这样的逆势上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年绿城自投项目实际供货3226亿,整体去化率60.2%,相较于其首开去化率82%,可见绿城的存量库存还是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在今年年初,绿城提出了总合同销售额3011亿左右目标,然而之前数据披露今年上半年绿城总合同销售金额约1265亿,整体完成度并没有超过50%,下半年仍需要再加把劲。
这时候就更需要动营销的高管加盟,助力出货。
其次,缪川身上还有非常成熟的客研能力,客研体系是目前绿城非常想要完善和提升之处。
笔者还了解到,这些年来,绿城非常愿意引入龙湖等知名房企的客研条线的员工。因为之前绿城没有客户研究体系,后来从龙湖挖了很多员工充实到自身的客研、投研体系。
这样就形成了投前的信息来自客户研究和一线销售的反馈,投后则根据市场情况来择机应变,投前和投后的信息全都框在客研体系了。
正所谓“无客研,不营销”,营销人做营销,前期都是基于客研,更何况万科对于客研是极度重视的,缪川在万科期间也是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客研经验以及成体系化的客研框架模型。
缪川几年前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么一张图,笔者珍藏到了现在,既能看到他对于客研的理想主义,也能看到他的接地气的工作方式:
到一线去,脚下沾泥,用更敏锐的触角,发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相信此次缪川的加盟,也会让绿城的客研体系进一步迭代和升级。
最后,笔者觉得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他能够快速适应绿城的战略打法和操盘节奏的能力。
万科和绿城,在企业战略布局以及企业文化上,还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缪川在加盟绿城后,或许根本不要太长的适应期,直接上手就干。
从绿城中国的布局来看,绿城中国去年投资重点聚焦在一二线城市核心板块,新拓项目中,一二线货值占比84%;截至去年年末,绿城中国总货值6292亿,一二线占比80%。
此前万科同样也是聚焦一二线城市,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一二线城市投资金额占比98%。
缪川对于这些一二线城市的客户爽点和痛点、营销打法和套路、渠道分销等等,可以说都算是轻车熟路,能够引入深耕一二线城市房企的营销高管,对于绿城中国来说也算是如虎添翼。
而且要知道的是,万科和绿城都是混合所有制房企,都是非常注重效益,市场化导向非常强的房企。都主打一个“快”字。
比如之前笔者就听说,绿城每个项目的操盘手都是要内部竞聘的,主要考察卖房的同时能卖出多少车位:有的操盘手说能卖1.3,有的说能卖1.35,如果最后没达成,那这个操盘手可能就不会被重用了。
还有像绿城仅用78天就把实景电梯做出来,那么客户看样板房就可坐电梯,大大提升了看房的舒适性。
事实上,从高维的企业经营模式来看,这些年绿城的周转速率,较从前也快了很多。绿城的核心盈利模式之一,艳姐感觉可能就是赚到了“利息差”:
比如别家房企可能12个月现金流回正,绿城9个月就回正了,比别人多赚3个月利息。
基于这种模式,如果市场里面几个片区市场,但凡有卖得动的项目,那一定有绿城。除非,大家都卖不动了......
从以上事例看出,绿城的内部管控和万科一样是很严格的,缪川加入这样的企业,估计在会能够快速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和企业文化。
绿城高管人去来兮
最后也不得不说说绿城中国对于优质人才的开放度。可以说,目前绿城中国正处在一个批量引入优质职业经理人的窗口期,这两年来,我们已经听到诸多明星职业经理人加盟绿城中国的消息:去年年末,原金茂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陈伟,曾担任过绿城研发设计中心总经理;
去年8月,朱天诚加盟绿城管理集团,担任华东区域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一职;
去年5月,曾在华润置地、阳光城担任高管的吴金秋,加盟绿城中国,担任浙江区域运营副总经理,分管区域运营管理工作;
去年2月,原正荣南京区域总王谊,加盟绿城华东区域任区域副总经理兼苏皖公司总经理;
2022年年底,前中集产城执行总裁王永飚履新华南区域执行总经理;
2022年7月,蓝光发展前CEO迟峰加入绿城,担任绿城浙西区域集团董事长;
原东原长沙公司总经理郭培江,于2022年6月初加盟绿城华中区域长沙公司担任项目群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2022年4月,原阳光城华南区域营销总经理吴明康,加盟绿城中国华南区域担任区域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
原蓝光发展副总裁张胜利,于2022年2月加盟绿城担任西南区域总经理;
原融创东南区域集团副总裁付鹏,于2021年7月回归绿城,担任绿城管理集团副总裁;
原万科北京区域大连公司总经理潘猛,于2021年3月加盟绿城担任烟台公司总经理。
......
上述是笔者近期观察到的近况,毕竟现在人事变化也比较频繁,若有变化,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和我们讨论。
还有诸多职业经理人履新绿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相信在未来,还是会有更多优质高管加盟绿城中国。
结语缪川身上曾经一度贴上了“给王石写书的北大才子”的标签。
如今王石不在万科了,大概郁亮也不会出书了。
不知缪川在绿城会书写怎样的职场故事。
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