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形成催化 科创板悄然步入价值重估转折点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刘扬 2024-06-14 21:5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重因素形成催化 科创板悄然步入价值重估转折点)

最近三周,科创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5月27日至5月31日,科创50指数单周上涨2.2%,科创100指数周上涨1.0%,分别位于主要宽基指数涨幅前两名。6月3日至6月7日,科创板出现个股涨停行情,此外,以生益电子为代表的个股走出趋势行情。6月11日至6月14日,锴威特、安路科技出现连续涨停,6月13日出现11只科创板股集体涨停的现象,涨停数量为今年以来第二高峰值。从年内领跌到单周领涨,再到集体涨停,科创板是否迎来了绝地反击时刻?

半导体景气驱动科创板芯片行业反转

从本周科创板个股的表现来看,涨幅前10的个股,电子行业占7家。如果以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半导体企业占到了4家,分别为锴威特、安路科技、艾森股份和必易微。这4家公司分别属于半导体分立器件企业、数字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材料企业和模拟芯片设计企业。

过去一年由AI应用引发的算力芯片需求增长,上游控产调整供需引致存储复苏并持续演化,均在科创板市场核心公司2024年一季报中得到体现。其中,国产算力、晶圆代工等环节的技术进展在过去一年中亮点频出,同时,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存储等板块产业增长逻辑链清晰。

按申万二级行业划分,根据Wind数据,共有半导体、军工电子、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科创板半导体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其中,有92家科创板半导体企业2024年一季度营收规模同比实现正成长。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芯片设计企业利润增长最为显著,占据净利润增长前10名中的7名。从各三级行业对一季度半导体板块扣非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来看,根据Wind数据,IC设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增长排名子板块第一,约增长10.6亿元,半导体制造净利润增长约为4.5亿元,封测、其他对净利润增长亦有贡献,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与分立器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拖累。

根据Wind数据,全球半导体周期、中国半导体周期,已连续13个月同比向上、连续5个月处于正增区间。历史上,半导体板块的市场表现与半导体周期往往有强同步关系,在产业基本面改善近半年之后,板块已积累了一定的反弹动能与上行空间。

估值修复仍将继续

除了上述基本面带来的驱动外,近期科创板还迎来以下几大催化。

首先,培育独角兽企业,需要科创板的支持。目前来看,发展独角兽企业与一级市场风险投资的培育直接相关,而二级市场成长股的估值环境与估值中枢又是风投“投资-退出-再投资”循环的重要参考。因此,随着监管自上而下重视,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未来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二级市场优质成长、科创企业的估值,有望从低估提升至合理的水平。

其次,今年来以各类龙头公司为代表的宽基指数,都先后有不同程度的估值修复。在5月底至今科创50指数反弹后,各大宽基指数自2024年2月低点后的估值扩张幅度,科创50仍是估值分位数修复幅度最小的指数,这与其自2024年2月涨幅小相符,与之对应的是,今年大盘蓝筹股、红利指数估值修复程度好,中证100、中证红利、沪深300均较2024年低点估值分位数修复5%以上,成长风格指数估值修复程度居后。

再次,从政策层面来看,根据央视网,国家大基金三期于5月24日成立,注册资本3440亿元人民币,有望由银行引导社会资本对集成电路核心领域进行关键投资。大基金三期的经营年限设置为15年,前两期均为10年,有利于半导体产业重难点技术的攻坚。大基金一期兼顾设计、制造和封测,大基金二期更加注重制造自立。在目前美国限制高端GPU对华出口的背景下,AI算力相关公司有望得到大基金三期更大的支持力度。此外,先进封装、高端存储等前沿技术也值得重视。

“截至2024年6月,科创50相对沪深300的PB(平均市净率)已接近指数成立以来均值-2倍标准差极值位置,估值性价比显著。”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刘晨明认为,“回到当前的情况,以科创板的核心权重半导体为例,目前很多公司的基本面仍然以订单为主,暂时缺少利润的爆发,因此,估值修复和扩张的幅度,确实可能要依赖于一些全球流动性的变化。”

14日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科创板的表现主要还是基于半导体超跌反弹的表现,持续性受制于流动性的波动。从长期来看,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的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代表着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半导体产业具备较强的科创属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大基金三期为产业投资注入新动能,半导体产业具备长期投资机遇,就是要精挑细选。”记者 刘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发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