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摩根士丹利基金突围之困:王大鹏败走医药、快进快出新能源半导体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5-21 21:2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摩根士丹利基金突围之困:王大鹏败走医药、快进快出新能源半导体)

【来源:机构之家】

截至目前,境内已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其中包括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6家外资新设公募基金公司,以及宏利基金管理、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3家由中外合资公募转为外商独资公募的基金公司。

除了近期获批但尚未开始展业的安联基金之外,回顾前八家获批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曾经一度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然而,从目前的综合表现来看,这些公司的实际回报与市场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如表1所示,除了交银施罗德基金、摩根基金超过千亿规模外,其他机构的表现不温不火,并未能充分展现出在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反而出现了业绩和规模双双下滑的尴尬局面,曾经被誉为业内“顶流投研水准”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逐渐变成了业内“低调的族群”。

表1九家外商独资公募机构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摩根士丹利基金作为其中的一员,与其他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经历颇为相似,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道路上面临多重挑战,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业绩规模双挑战,突围之路在何方?

据统计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近年来管理规模持续缩水,从2021年二季度的峰值425.35亿元,到今年一季度直接跌破200亿元大关,其规模直接腰斩,在全市场纳入统计的199家基金管理人中,其规模排名也由此前的77名降至114名,整体下降37个名次。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整体管理规模192.97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9.14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70.16亿元、债券型基金113.55亿元。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产品共计37只(A、C份额分别计算),然而,其中超过半数规模未达到1亿元的门槛,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基金在业绩方面的表现令人堪忧,近三年业绩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大摩基础行业混合基金,在近三年内亏损幅度高达62.02%,而大摩万众创新混合基金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也亏损了29.74%。

值得一提的是,如表2所示,公司年化亏损最为严重五只基金分别是: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A、大摩健康产业混合C、大摩科技领先混合C、大摩优悦安和混合C、大摩内需增长混合A,亏损幅度达-22.79%、-22.21%、-18.6%、-18.15%、-16.67%,而这五只基金的三只基金出自公司研究管理部总监王大鹏之手。

表2摩根士丹利基金产品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数据终端,截至2024年5月17日。

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外资巨头摩根士丹利近年来在公募基金市场中的表现并不理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对机构之家表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除了要与内资基金一较高下,还要与其他国际大型基金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在这一过程中,将投资产品本土化,确保它们能够精准地满足国内投资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这些外资公司的首要任务,同时,构建和维持一支高素质、专业的人才队伍,也是每一家外资基金公司必须正视并解决的关键问题。”

王大鹏“败走”医药股,快进快出新能源、半导体

事实上,产品业绩最终聚焦到核心投研人员身上,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深度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投资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据iFinD数据显示,王大鹏在主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最大,旗下5只基金产品管理规模共计31.27亿元(A、C份额合并计算),其代表作大摩健康产业混合A近两年收益全面告负,甚至跑输沪深300指数,在同类3468名位列第2216位。

表3王大鹏旗下基金产品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年5月17日。

面对这样的业绩压力,公司内部对于王大鹏基金未来表现亦持谨慎态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将持有的份额也从50-100万份下调至10-50万份。

表4大摩健康产业混合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情况

资料来源:年报。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权益投资团队的领军人物王大鹏近期业绩遭遇重创,这与其对医药股的重仓策略不无关联。从历年的年报披露中可以看出,王大鹏对于医药板块的未来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在其运作分析及市场展望中多次强调“后续医药板块依然保持乐观”。

然而,市场的演变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2020年开始,海外订单的激增确实推动了CRO药企的业绩和估值迅速上升,然而,到2021年底,随着多数药企股价达到顶峰,市场开始呈现出颓势。

去年,随着海外订单增长放缓,CRO药企的利润大幅下滑,股价也随之下跌;同时,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关于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意味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剧;近期医疗反腐风波,更是让整个医疗产业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跌落谷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于2021年底上市,并在市场高位时集中持仓医药股,踩中了药明康德、智飞生物、九洲药业等公司的“雷区”,进一步加剧了基金的净值回撤。

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而言,重仓单一行业细分赛道的策略虽然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一旦该行业遭遇不利因素,基金净值就容易出现持续下跌、回撤难以控制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王大鹏在2023年的投资决策中似乎也经历了一些挣扎和尝试。从他所管理的大摩卓越成长混合基金的主要持仓情况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全部集中在食品饮料与医药板块,这与他年初时对白酒和医药领域的积极预期相吻合。

然而,在深入观察基金的年报后,机构之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转变。年报中详细列出了累计买入金额超过期初基金资产净值2%或排名前20位的股票清单,其中不乏如半导体行业扬杰科技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旭升集团等投资标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票在年底前被全部清仓,最终使得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完全呈现出来清一色的食品饮料和医药个股。

这种激进的调整显得过于频繁或不够透明,引发市场的疑虑和担忧,这种调整背后是对原本看好的医药和白酒板块产生了动摇?还是计划改变投资策略,寻求新的增长点?

深刻内部变革,新任班子能否力挽狂澜?

事实上,公司主动权益团队目前没有培养出来优秀的基金经理,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业绩表现均未能达到市场的期望水平。基金经理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上也一直被市场诟病,不同于其他公募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从研究员做起、基于投研能力升任基金经理,摩根士丹利基金在基金经理的选拔上,似乎是靠“颜值”出圈。

甚至一些基金经理的背景与金融投资领域相去甚远,如贝克休斯油田技术公司技术销售工程师出身的陈修竹,管理的大摩基础行业基金近三年亏损高达62.58%,招商证券机构销售出身的沈菁,管理的大摩资源优选基金近三年回报为-41.4%。更为槽糕的是,去年6月份,美女基金销售的丑闻更是将摩根士丹利基金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摩根士丹利基金需要认真反思并改进其人员的选拔和管理机制,不断适应和调整其业务策略。

去年,摩根士丹利基金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动和内部调整。首先,2023年2月摩根士丹利完成了对摩根士丹利基金的全部股权收购,实现了全资控股,并将原本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基金”,同时,将公司注册资本从2.5亿元增至6亿元,体现了摩根士丹利对基金业务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将有更多的战略调整和变化。

其次,为了优化公司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摩根士丹利进行了一波裁员,北京分公司渠道经理团队一口气有6名渠道经理离职,反映了公司在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挑战时的果断和决心。

在人事变动方面,去年摩根士丹利基金也经历了一些关键岗位的调整。2024年3月31日,公司副总经理李锦因个人原因离职。紧接着,在4月30日,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王鸿嫔也因个人原因卸任,新任ZHOU WENTONG(周文秱)为公司总经理,5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原督察长许菲菲因个人原因离任,毛慧新任督察长。

在基金经理方面,摩根士丹利基金在5月16日发布公告,宣布增聘吴慧文为大摩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基金经理,与施同亮共同管理该产品。

摩根士丹利基金,正身处一场史无前例的内部变革的漩涡之中。关键岗位的调整、团队配置的重新优化、乃至基金经理的聘任,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着市场的神经。

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是摩根士丹利基金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深刻审视和反思,更显示出公司对于寻找转机、探寻外资公募破局之道的迫切期待和坚定决心。

然而,新的班子能否经受住这场变革的考验,带领摩根士丹利基金走出困境,仍然是架在基民头上的又一“疑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药明康德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