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蛰伏三载!海外占比突破50%,万亿市值宏图,三一重工还能实现吗

来源:看财经 2024-05-10 16:25: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蛰伏三载!海外占比突破50%,万亿市值宏图,三一重工还能实现吗)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吗?

“我生1000次,都希望是在中国;死1000次,都会是在中国。”

说这句话的主人公,是$三一重工(SH600031)$三一重工(600031.SH)的梁稳根。


2023年3月,三一集团官微发布消息,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透露:“三一市值达到千亿的时候,在职的金牌员工拿到了100万;等到三一市值过万亿的时候,要给金牌员工每人发500万。”

这是三一首次公开提出“万亿市值”的概念!

巅峰时期,三一重工的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元,不过,截至到2023年底,一度跌至1000亿元附近。那么,从1000亿到1万亿,三一重工还能实现吗?

先看经营业绩。

2023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740.2亿元,同比下降8.44%;净利润45.27亿元,同比增长5.53%。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营业收入178.3亿元,同比下降0.95%;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4.21%。

这一看,公司业绩似乎还是停滞不前。但是,有一个数据需要特别关注。

2023年,三一重工国际市场营收432.6亿元,同比增长18.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44%,首次突破50%大关,较2022年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三一重工的国际市场占比就不断提高。

2020年-2022年,三一重工来自海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1亿元、248.5亿元和36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23.25%和45.25%。过去四年,三一重工的国际市场占比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三一重工真正实现了从“国内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转变,国际业务支撑起接下来三一重工的增长!

这里再补充一个数据。

2020年-2023年,三一重工国际市场毛利率分别为24%、24.13%、26.36%和30.78%,呈逐年提高趋势。2020年,国内市场毛利率高出国际市场7个百分点,但是到2023年,国际市场反过来高出国内市场7个百分点。

可能有人要问,国内市场到底怎么了?

2022年,国内挖掘机销量15.19万台,同比下降44.6%;2023年,国内挖掘机销量9万台,同比下降40.8%,仅高于上一轮周期低谷的8.44万台。另外,像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情况也都类似。

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各大同行公司的内卷,三一重工受到的冲击完全在情理之中!

那么,国内市场需求会回暖吗?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工程市场需求,受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持续低迷、基建规模降温影响,客观来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依旧继续承压。

但是,并不是说就不会孕育拐点。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产品的寿命周期大约是8-10年。2008年-2011年,国内工程机械迎来爆发式增长,由此带动2016年-2021年存量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进入2021年后,疫情叠加换代高峰期过后,工程机械产品进入低谷期。

理论上说,这一轮周期企稳,需要等到2027年前后。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变量。

第一,环保、超限政策趋严,有望缩短工程机械的更新周期;第二,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正滚滚来袭,工程机械的电动化改造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第三,国内经济增长或许没有预期中悲观。

另外别忘了,从三一重工的营收构成来看,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驱动力!

根据权威杂志发布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显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卡特彼勒、小松、徐工、约翰迪尔和三一重工。目前,卡特彼勒目前的市值是1720亿美元,约合1.2万亿人民币,反观三一重工,最新的市值只有1400亿。

所以,大家觉得,接下来靠国际市场驱动的三一重工,有望缩小这种差距吗?

#刘纪鹏:股市不到4000点就觉得不踏实##三一重工预计Q1净利翻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一重工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