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海兴电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海兴电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海兴电力(60355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全球电力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在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的环境下,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26.91%。受原材料价格下降、人民币贬值、解决方案占比提升以及加强期间费用率控制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2亿元,同比增长47.90%,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上市以来新高。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01亿元,同比增长63.03%,继续保持高质量盈利。

  (一)智能用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用电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23.93%。其中,国内智能用电业务实现收入10.34亿元,同比下降5.47%;海外智能用电业务实现收入25.61亿元,同比增长41.72%。

  报告期内,来自于系统软件和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占公司海外智能用电业务总营收的约6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软件产品在海外市场累计应用在超过130个项目。同时,公司继续推进供应链全球化战略,启动了欧洲、拉美工厂布局规划,持续贯彻海外本地化经营策略。

  (二)智能配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配电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4.19%。其中,国内智能配电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84%;海外智能配电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06.67%。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配网业务的新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实现非洲市场配网集采项目中标和交付、南方电网集采项目的首次中标以及新疆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新能源配网设备批量中标。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了直流汇流箱、低压并网柜、高压并网柜、光伏升压箱变(华变)等系列新能源配网产品。

  (三)新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283.50%;其中国内主营业务收入0.50亿元,同比增长78.14%,海外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672.38%。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海外新能源渠道业务推进,重点打造新能源成套设备优势和渠道下沉,并在非洲、欧洲和拉美等市场实现渠道业务收入。此外,公司在非洲、拉美中标了微电网、综合能源管理等EPC项目,并攻克了储能系统在中压配电网环境中的黑启动、并离网无缝切换等前沿技术,为公司推进海外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公司中标了千万级充电场站EPC项目。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智能配用电行业

  1、国际市场

  2023年,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更新换代需求,以及新兴市场的渗透率提升,海外智能配用电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智能配用电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启动和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电网运行环境。同时,智能配用电产品在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侧响应等场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2、国内市场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国内电网投资侧重于主网环节,重点在于提升主网架支撑能力和电力保供,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相对薄弱的环节,投资有所滞后。随着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将逐渐发展为承载分布式能源、电气化轨道交通等冲击性负荷,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枢纽型平台。在分布式电源和冲击性负荷的大量接入,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的共同催化下,电网投资有望逐渐向配电网侧倾斜。

  (二)新能源行业

  1、国际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装机容量达510GW瓦,太阳能光伏占其中四分之三,同比增长近40%。

  2、国内市场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规模达到了216.88GW,同比增长148%;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96.28GW,同比增长88.40%,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降,经济性的提升推动了光伏新增装机的快速增长。2023年,国内新建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同比增长43%,充电桩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产品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运维服务体系。通过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参加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海外配用电公司等电力客户的招投标,为客户提供配用电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等。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分为渠道业务和系统集成EPC业务两种模式,公司通过自建的海外本地化销售渠道,向当地集成商和安装商提供新能源成套产品和服务;通过参与项目招投标等模式,为客户提供新能源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EPC总包服务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坚持技术创新,打造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优势

  依托大规模海外解决方案项目的成功交付,公司在智能计量产品、智能物联网(AIoT)平台、通信技术(无线、载波、公网等通信技术)以及系统软件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研发,持续提升整体方案应用的成熟度,增强公司解决方案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的领先优势。通过软件产品数据架构重构,推动公司AIoT平台和系统产品处理海量数据(603138),为客户提供大规模、高密度的连接服务;通过安全架构方案重构,推动公司增强系统解决方案产品的安全性,包含构建配套的公钥基础设施(PKI)、密钥管理服务(KMS)等多层次安全体系。

  (二)构建先进技术平台,实现高效开发和敏捷响应客户需求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平台化、模块化”的技术理念,通过对硬件CBB平台、固件

  HFP/Linux/RTOS平台、软件UAP/UIP平台、测试平台的持续技术梳理,通过元器件技术规范化、测试自动化等平台优化,完成了新一代基础技术平台的构建,形成了面向不同市场、不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技术平台是公司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升级的重要保障,在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进度均得到很好的控制与保证,是实现了产品质量与总成本竞争优势平衡的重要保障。通过技术平台的构建、强化,实现产品的技术竞争力持续提升,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保障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快速响应及交付。

  (三)推动本地化策略,建立客户关系和品牌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运用全球资源,开发全球市场”的理念,构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通过推进海外供应链本地化部署,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全球化的资源与服务保障,实现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升响应速度和提供定制化服务,与海外客户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客户关系。

  公司通过持续构建本地化交付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完成了多个用电M2C解决方案EPC总包、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系统软件规模化部署等项目交付,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行业内极少数具备能够在多个国家同时实施多个项目的公司。

  (四)拥抱新能源,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数字化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柔性化生产车间。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对生产过程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采集分析,对产品质量及订单交付进度可做到预警分析、过程受控、结果可视。公司重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能源的使用,通过在杭州、宁波、南京、巴西工厂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实现节能减碳。公司获得了浙江省智能工厂、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厂、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荣誉。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智能配用电领域

  (1)海外市场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网投资需求将从2023年的3300亿美元增至7500亿美元,突显出配用电现代化和数字化的紧迫性。全球配用电市场展望积极,技术进步、政策支持、需求增长、智能升级、出口扩张及市场集中度提高将驱动其发展。随着对能源效率和智能电网的关注增加,智能配用电前景广阔。

  (2)国内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在《意见》加持下,配电网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新能源行业

  (1)国际市场

  IEA预计,到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4,5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3以上,能源领域的成本下降和创新正在推动这一转变,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拥抱清洁能源技术,创造更绿色的未来。

  面对全球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向更加智能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将新能源和现有能源网络进行充分融合、并运用现代AI算法、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监测技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是新能源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2)国内市场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制订能源主要发展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意见指出,将稳步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国内新能源产业将持续蓬勃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海兴电力以“让绿色能源普惠全球用户”为使命,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融合公司在智能物联网、智能配用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能源和绿色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服务商。

  公司将持续推进从网内业务向网外业务发展,从配用电业务向新能源业务延伸,实现市场和产业持续拓展;公司将持续加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和AI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和推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司将持续完善营销平台、供应链平台、技术平台和创业平台建设,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拥抱数字能源发展浪潮,持续扩展全球化布局,加快构建企业数字化能力,聚焦核心产品和服务,扩大全球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计划如下:

  1、完善新业务的营销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建设,获得实质性新产业(300832)突破。

  2、树立全球化品牌和技术优势,推动欧洲、拉美工厂建设,加速海外新市场开拓。

  3、拓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线损治理解决方案能力,打造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4、建设面向SMARTGRID2.0的研发团队,持续开发技术领先的新能源配网产品和解决方案,确保网外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5、形成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成套设备供应能力,提升面向工商业的分布式能源、中低压微电网的EPC和运营能力。

  6、打造学习型组织,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AI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公司人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大,可能受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税法、贸易保护以及政府投资计划等多重因素影响。如公司主要海外市场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海外业务造成较大影响。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同行涌入海外市场,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对策:公司通过实施海外本地化战略,建设海外工厂、雇佣当地员工,深度融入当地社会,以规避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公司为海外配用电公司提供系统软件和解决方案产品,通过技术营销和赋能深度绑定客户;公司发挥全球品牌优势,持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确保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公司通过加快新能源业务的全球布局和落地,确保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2、汇率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产品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结算币种涉及美元、欧元、巴西雷亚尔、印度尼西亚盾、南非兰特等多国货币,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存在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针对汇率波动的影响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针对美元、欧元结算订单,公司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锁汇,以平衡汇率波动的风险;二是在多个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减少了汇率风险的叠加;三是公司平衡海外的应收应付余额,要求海外子公司及时回款给国内总部,以确保资金流动的平稳。

  3、全球化经营的管理风险

  公司在拉美、非洲、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子公司,海外子公司管理面临着不同的法律体系、语言文化、管理习惯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对策:公司通过在云端部署合同、履约、WM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海外子公司的运营数据即时互通、可控可管;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的商法财管控与支撑平台,通过完善海外国家的本地币收款路径探索,解读进口、外汇管制以及当地税务政策等,加强海外子公司合规和风险管理,形成标准化流程及典型案例库,降低海外子公司管理风险。

  4、新业务模式开展风险

  海外的网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是公司正在推进的新商业模式,可能存在客户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等风险。

  对策:一方面,公司深化梳理新业务的基线和红线规则,通过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平台固化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红线进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公司具有充足现金优势,将有利保障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