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协议存款“套壳”狂飙,监管急出手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4-02-29 15:56: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协议存款“套壳”狂飙,监管急出手)

导语:由于只有保险类资金方可投资协议存款。为获得高收益率资产,业内开始流行起“嵌套模式”——理财资金通过保险资管投资协议存款。

存款利率不断降低,但息差空间挑战仍存。在降低刚性负债成本与提高竞争力之间,银行一直在寻求平衡之术。

近日,就防范存款波动、助推存款定期化,监管再出新规。

2月23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某地金融监管局向辖区内银行下发《关于保险资管公司存款填报口径的工作提示》。

文章称,部分银行机构将保险资管公司存款纳入单位存款科目核算,造成各项存款大起大落。根据114报表填报推责及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解答口径,保险资管产品发行理财产品等募集的资金应计入“同业存款”科目,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

消息传出的当天,债市利率快速下行,现券走出一波TKN(买方在卖方报价的基础上直接成交),长久期国债期货持仓量迅速上升。

这是因为,如果银行理财通过保险资产投资协议存款的模式被叫停,这部分理财资金很可能被迫转战债市,从而为债市带来小几万亿的增量资金。

这并非近年首次针对协议存款的管理措施。

事实上,去年5月相关部门通知,按自律机制要求,商业银行控制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国有大行不得超过基准利率10个基点,其他银行不得超过基准利率20个基点。

在此背景下,5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对于协议存款等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也可以研究进一步强化自律规范。

01 “绕道”投资协议存款

协议存款一直是存款类别中的“香饽饽”。

协议存款的利率一般由当事双方商议,因此一般高于同业存单和定期存款,且非常稳定。

现在许多5年期存款利率都低至2%,但协议存款利率仍能高达4%甚至更高。因此,协议存款是被理财定义的优质资产之一。

这个“香饽饽”并不是谁都能吃到。

根据规定,只有保险类的资金方可投资协议存款,理财无法直接投资协议存款。为了获得高收益率资产,业内开始流行起一种“嵌套模式”——理财通过保险资管投资协议存款。

也就是说,理财资金先购买保险资管产品,再由保险资管产品去银行存协议存款。这样一来,理财资金就可以间接投资协议存款。

据业内人士估算,该部分协议存款规模不小,约有2万亿左右。其中一些头部股份行做得较为普遍,主要因为这些股份行的存款短缺现象一直较为突出。协议存款规模较大,能快速填补存款规模,很多股份行不惜以高利率吸收这种协议存款。

另一方面,银行之所以乐于接受协议存款,是因为它计入“一般性存款”而不是“同业存款”,将不受央行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系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对于同业存款最高占比不得超过1/3的限制性约束。

相关数据表明,一些头部股份行的这种模式较为普遍,如$光大银行(SH601818)$、$中信银行(SH601998)$、兴业银行(601166.SH)、平安银行(000001.SZ)等。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很多保险机构都在承接银行理财子公司这样的业务。为了借助理财资金做大规模,保险资管主要遵循“量大从优”的原则,给出的通道费用也比较低,2BP~10BP都有。

02 更有针对性的监管

这种高息揽储的手法,与监管近年倡导的存款利率下行背道而驰。监管施压,也是迟早的事。

为何现在出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协议存款被计入一般性存款,与普通的公司存款混为一谈,监管方很难区分,哪些是来自保险资管的协议存款、哪些是其他一般性存款。因此对监管实践造成了一定难度。

这次监管收紧协议存款,直接从银行科目的分类上加以限制,从而降低了监管难度。

这次新规发布,同样也释放了一些信号:针对银行和保险的监管政策,正在变得更有针对性。

比如之前施行的“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报给银保监会的手续费用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需要跟实际使用保持一致——也和监管机构的架构调整有关。

去年底,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成立资管司,专门分管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和信托,和保险资金彻底分开监管。这意味着,保险资管也不再能和保险资金一样受到某些“优惠政策”。

03 规模“紧箍咒”

本次新规之后,协议存款如果真的计入同业存款,就会与其他同业存款一起,受到银行负债总额负债的1/3的上限限制。也就是说,协议存款迎来了规模增长的“紧箍咒”。

高息揽存被打击,对于之前“饮鸩止渴”缺乏存款的银行来说,会经历短暂阵痛期。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降低存款利率,从而增加银行盈利的可持续性。

而对保险资管来说,可能失去理财这位“大金主”。毕竟,之前作为理财的通道,保险实现了自身规模的快速增长。

针对协议存款的监管行动,精准堵住了借助保险资管绕开规则套利的路子,也同时打击了理财资金空转,但对来自保险公司的资金而言,则没有限制。

引导保险资金回归主业,也令银行理财回归本源,才是金融业的长青之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