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家IPO企业惹争议!三年更换三任财务负责人,实控人持股99.8%)
浙江特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即$特美股份(SZ834565)$特美股份,主要产品为烟用包装材料,于2023年6月申报北交所IPO。
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受到了市场的强烈质疑。
先说第一个争议点。
特美股份主要产品为烟用包装材料,属于烟草行业的上游,但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境外的占比超过了98%,其中,来自阿联酋的销售金额占比接近8成。
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并没有什么不妥,更非原罪,但是,从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往轻的说会导致业绩波动较大,往大的说也往往是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注意,这种担忧绝非空穴来风。
2019年-2021年,特美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1.73亿元和1.77亿元,业绩增速保持个位数增长,这符合我们对卷烟行业的惯有认知。
但是,到了IPO阶段,公司业绩却突飞猛进。
2022年,特美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93%,净利润同比增长526.75%;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2%,净利润同比增长96.99%。
要知道,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2021年和2022年中东和非洲地区卷烟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7%和1.76%。所以,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公司经营数据跟行业数据不匹配?
当然,你可以解释说是因为公司足够出色,可问题是,为什么单就IPO的时候公司业绩突然高增长?另外,行业增速低于5%,公司经营业绩却保持超高速增长,可持续性如何?还有,如果公司产品这么出色,为什么只局限于阿联酋地区,不拓展至其他市场?
第二个更大的争议点是,公司3年时间换了3任财务负责人。
通常来说,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一般都会比较稳定,尤其是特美股份早在2015年就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但问题却是,从2019年至今,公司财务负责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在IPO的业绩期限内,财务负责人为何频频离职?究竟是专业能力问题还是个人原因,亦或者说是其他某些原因?
更重要的是,特美股份的财务人员有且仅有四人,且洪梅、潘小美两任财务总监先后在财务部门内部二进宫。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保证内控的有效性?离职后又任职,都这么随意吗?为什么一家新三板且拟IPO公司,财务部门只有四人?
再补充一点,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特美股份的销售人员同样有且只有4人。如果这样也合理的话,那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的效率是真的高。
最后还有两个非常大的争议点。
2022年11月,特美股份进行了一次定增,向特美控股、周建芳等3名投资者发行160万股,定增价格是6.25元/股;但是,到了2023年6月,也就是此次IPO,议定的发行底价不得低于10元/股。
为什么短短半年时间,公司的估值就差这么多?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特美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徐伟、周建芳夫妇,二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99.81%的股权,也就是说,特美股份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私人企业。
所以,大家觉得,连财务负责人都频频更换,且内部缺乏有效控制,假如上市的话,广大散户的利益如何保障?有没有一种可能,假设公司上市的话,即便卖给广大散户一半的股份,也依旧不影响实控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不禁想问,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上市公司从IPO开始时,心里面想的便是如何套现?
#IPO企业重大舆情引监管重视##李蓓提醒投资者远离小微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