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A股破净率超过12%,股市为何会持续非理性下跌?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股破净率超过12%,股市为何会持续非理性下跌?)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A股市场新增了293家破净股,至今A股市场的破净率已经超过了12%,这一个破净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2005年998点和2008年1664点所对应的破净率数据。

截至2月2日,A股整体破净率已经达到了12.47%,在股市破净率持续创新高的背后,与股市接连大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那么,在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尚未出现明显下跌的背景下,为何A股市场会持续上演非理性的下跌行情?

第一个猜想,部分融资盘牵涉到强行平仓风险,部分融资盘踩踏引发市场非理性下跌?

从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两融平仓约9亿元,且截至2月2日,两融业务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25.9%,但仍然与最低维持担保比例130%有比较大的距离。

按照维持担保比例的规则,当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50%高于130%时,会员向客户发送预警通知。但是,当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的时候,就会要求客户在约定时间追加担保物,若未能及时追加担保物,才会面临平仓风险。

与以前的场外配资相比,两融业务的杠杆率相对较低,客户可以借来的信用资金并不会特别多,由此也不会导致维持担保比例过低的风险。

第二个猜想,雪球结构产品触发集体下敲引发市场的非理性抛售压力。

雪球结构产品,原名是自动赎回型结构化衍生品,它也是一种“障碍期权。从这类产品的主要对标标的分析,主要是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一旦触发敲入,且到期时期末价格低于期初价格,那么将面临下敲风险。不过,在这个时候,仍然存在扭转下敲命运的机会,例如与机构协商延长到期时间等。但是,当市场处于非理性单边下跌走势的时候,那么雪球结构产品的集体下敲也很难避免了,间接给市场构成一些抛压。

第三个猜想,高频转融券套利成为股市加速下跌导火索。

1月29日开始,A股市场全面暂停了限售股出借,在此之前,限售股可以绕道实现限售股出借,完美规避了限售期,导致限售期形同虚设。但是,就目前来说,融券T+0仍然可以使用到3月18日,到时候才会修改为T+1。

在融券T+0的模式下,手握大资金的专业机构,可以在股价冲高的时候进行实时融券,并提前锁定了利润,之后股价的大幅下跌,也基本上与他们无关了。假如牵涉到转融券的资金量比较大、转融券T+0的使用频率很高,那么将会给市场构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最大的影响在于市场的交易环境被扭曲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第四个猜想,量化交易惹的祸?

量化交易在这两年很火。一般来说,量化交易有两种常见的交易形式,一种是趋势交易形式,另一种是中性策略。

对量化交易来说,很可能会通过高频交易、日内回转的方式进行无风险套利。因其掌握海量数据、强大算力以及完善的数学模型优势,比普通投资者相比,它在交易领域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股票市场本质上是财富的再度分配,普通人的大脑很可能比不过计算机,在信息数据掌握量、资金交易量等因素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背景下,散户投资者也更难赚钱了。

不过,量化交易在成熟市场中也是非常普遍的,所以量化交易的崛起,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构化的比例,对散户投资者来说,自然无法与其进行竞争。

A股市场拥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工具,但因创新工具的设计规则更偏向于资金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所以也导致了股市赚钱难度的大幅提升。对A股散户投资者来说,因目前只有单向做多一种交易策略,所以在风险对冲工具不完善的背景下,很难在震荡市场与熊市市场中进行风险对冲,这也是散户投资者处于交易劣势的体现之一。

虽然A股破净率已经超过了12%,且市场估值已经具备比较高的吸引力,但对散户投资者来说,市场的投资难度依然是非常高的。对A股市场来说,应该为散户投资者增加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这也是营造出市场公平交易环境的前提条件之一。#A股今天怎么走?2700点还会再破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量数据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