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达标的客流量,宁波地铁陷在“农田里”)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城市研究院
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邮箱|hbnews852@163.com
“门口有站却不能坐,反映3年仍无解?”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宁波市地铁3号线高塘桥站,已建成将近四年却仍是“杂草丛生”,站点周边是大面积农田,附近居民乘坐地铁需绕行很远。
地铁站建成多年却不能发挥实际作用,该谁来负责?是否存在规划失误?耗资上亿建成的地铁,周边配套道路却修不起来?如今又该如何解决?
烟火气不足的宁波,人都去哪了?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宁波的常住人口规模达961.8万人,居长三角第六,排在上海、苏州、杭州、温州、合肥之后。且在全国人口陷入负增长背景下,2022年宁波市人口逆势增长,新增常住人口7.4万人,拿下长三角的“探花”,仅次于杭州、合肥,超越苏州、南京等城市,奔向千万人口城市似乎指日可待。不过,在宁波市的地铁上却看不见如此的“汹涌客流”。
不同于其他地铁站口人潮涌动的拥挤景象,宁波市地铁3号线高塘桥站可以说是荒无人烟。目前,该站四个站口只开放了一个B口,A口形同虚设,其他三个站点没有配套道路通达周边小区,要想从A口进入也得绕到B口。而C、D两站口一直显示“在建中”,C口地铁旁边是金黄色的菜地和大片荒地。附近的居民要想乘坐地铁,只能绕行到B口进行乘坐。
那正在“建设中”的其他站点何时开通?地铁站又为何会修在农田里?为何站点已建成4年,周边配套道路仍未开修?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塘桥站的选址日期是在2014年-2015年,彼时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相关政策还没有那么严格。后来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了,不是省级或者国家级的重点工程,是不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而由于站点所在位置及周边区域为永久基本农田,所以说它这条配套路修不了。不能占据永久性农田,出入口也没法用,只能废弃。”
事实上,由于绕行不方便以及其他原因,即使在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这个地铁站上下站的乘客也不多,每天寥寥无几的乘客显然抵不上当初耗费数亿和无数资源建造的成本,如何补救?
针对高塘桥站没有配套道路通达附近小区的问题,当地规划部门表示,根据最新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已在周边规划了一条配套道路方便群众出行作为补救措施,目前正在走相关报批程序。
宁波GDP紧追杭州,交通领域有所欠缺
2022年,宁波市GDP总量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GDP总量占全省比重首次超过20%,与杭州的24.1%差近四个百分点。在今年一季度,宁波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人瞩目,一季度GDP名义增速高达8.12%,总量达到3801.8亿元,且首次超过老工业城市天津,排名全国第11。
宁波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呢?宁波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制造业的贡献,尤其是汽车、化工以及纺织行业在全国有很高的影响力。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宁波还是拥有11个“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之都。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可谓是妥妥的“制造业大市”。
不过,在医疗、高校教育和交通等领域,宁波市不及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省会杭州。
在交通方面,宁波地铁客流量少的现象不止一次被诟病。今年以来,宁波市多次出台政策试图繁荣夜间经济和地铁经济。今年2月10日,宁波地铁发文称,从2月13日至6月30日,每天晚上8点后及法定节假日全天免费开放宁波地铁1-5号线全线网,免费时段无需购票、无需刷卡、无需扫码;“五一”假期期间(4月29日至5月3日),宁波地铁1-5号线全天全线网免费。
从优惠时长和优惠力度来看,宁波无疑是最“大方”的,但依然难以吸引到理想的客流。2022年,宁波轨交客运量为25656.2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70.29万人次,线网最高日客运量33.85万人次。而杭州去年日均客运量为264.01万人次。
截至2023年7月,宁波地铁年日均客流为109.07万人,仍然远低于GDP同梯队城市。在客运强度方面,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拟建地铁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而宁波市2022年客运强度为0.46万人次,低于官方达标线。
在这样客流量稀少的背景下,宁波市在地铁方面的投入却有增无减。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宁波轨道交通将加快推进6、7、8号线及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1、4号线延伸段、3号线二期等建设,迎来“八线并进”的建设新局面。
而这8条在建的线路,投资成本超8亿元/公里。据《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该市在这5年间,规划建设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1号线西延、4号线延伸等5个项目,总里程约106.5公里,估算总投资875.9亿元。照此计算,宁波近几年轨道交通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8亿元/公里,远超杭州轨道交通的投入。
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宁波市政府也提到自身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还有明显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偏弱、人口规模偏小,大都市建设还需进一步发力。
劳动力素质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在教育方面,宁波的高校数量也远不如省会杭州。据宁波市教育局数据,2021-2022学年宁波市共有高校16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7所,高职本科1所,部队院校1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成人高校1所),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1所,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建设高校4所,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校6所,其中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19.1万余人。
而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杭普通高等学校共有40所(含市属普通高等学校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1所、高等职业学校19所。在杭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61.40万人(其中市属普通高校8.68万人),比上年增长4.92%。
近年来,各地的中心城市都在展开“抢人大战”,宁波市也更新了人才安居新政。4月20日,宁波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对引进人才等住房消费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的通知》,宣布将对人才租房提取和购房贷款提供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支持。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宁波市政府自己也认识到自己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大院大所作用有待发挥,人才总量和劳动力素质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23年,宁波市也将着重打造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市政府表示2023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首批博士研究生正式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