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购妙招失灵,蒙牛的股价靠什么支撑?)
每天一杯奶,强壮了一个民族却没有撑起蒙牛的股价。
截至6月25日,港交所这个月已经度过了16个交易日,除了6月6日,6月16日,蒙牛在6月其他14个交易日都发起了股份回购,当月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6亿港币。奇怪的是,蒙牛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股价却是原地杵。截至6月23日16点,蒙牛收于30.05港币/股,距离5月31日收盘价29.96港元仅上涨0.09港元,涨幅只有0.3%。
为何资本市场对蒙牛的连续回购不买账,归根结底还是蒙牛自身的业绩存在瑕疵。2022年,蒙牛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其中营收同比增长5.07%,仅优于负增长的2015年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5.52%,为上市以来第四低。
分业务来看,蒙牛最为核心的液态奶业务仅有2.3%的增速,增长几乎停滞;奶粉业务去年收入约为38.62亿元,同比下滑近22%。众多业务中,只有冰淇淋和奶酪业务在2022年取得了大幅增长,但由于占比较低,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从成本及费用管控来看,去年蒙牛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4.9%至223.47亿元,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26.6%下降至24.1%。但同时,蒙牛的行政费用却大增26%至44.42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摊销导致。
诸多因素叠加导致卢敏放再度“食言”本该在2020年就完成的“双千亿”目标。
病急乱投医,基本盘不稳的蒙牛只能另辟蹊径,2019年,蒙牛以40.11亿卖掉了年入百亿的君乐宝,转身却以71亿元的高价收购了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然而卢敏放看似“国际化”的布局却遭遇了水土不服。2020年到2022年,贝拉米的营收从约10亿下滑到约5亿,再从约5亿滑落至约1亿,其在蒙牛整体业绩的占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但同时,蒙牛因大笔收购背上的负债和商誉却没有减少。2022年,蒙牛的总负债已经达到677.61亿元,其中有息负债占比继续维持约50%,高于乳企平均水平。此外,2022年蒙牛商誉同比增长83%,达到88.9亿元。
卢敏放曾提到“要将奶粉业务拉起来”,并在2020年定下了蒙牛奶粉业务未来三年内进入中国前三的目标,“有100亿是进不了全国前三的,所以目标是肯定要做100亿”。但事实是,蒙牛的奶粉业务板块在失去君乐宝后就一蹶不振,甚至是每况愈下。除了贝拉米,蒙牛奶粉业务的另一大主力雅士利也已经连亏两年,受雅士利业务下滑影响,蒙牛奶粉收入占比也持续下滑。
重压之下,蒙牛于2022年宣布对雅士利进行私有化。根据最新公告,雅士利或将于2023年6月30日起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预期雅士利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自2023年7月5日下午4时正式撤销。
让人唏嘘的是,2010年11月1日,雅士利在联交所上市首日跌幅即超10%收于3.68港元。13年过去,截至2023年6月23日,雅士利国际收于在1.19港币/股,总市值仅有56.47亿港元。雅士利能否凭借私有化绝处逢生尚难预测,但对于2013年花了近百亿港币收购雅士利的蒙牛来说,这笔买卖肯定是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