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政策调整,入境旅游有望驶入复苏“快车道”?业内称还需政策进一步支持)
财联社3月14日讯(记者 胡皓琼)“1月8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入境旅游也看到了曙光。这次入境旅游签证政策的公布,意味着真正进入入境旅游业务恢复的轨道。”中青旅(600138.SH)旗下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继英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据外交部“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3月14日消息,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决定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就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如下调整:
一、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二、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具体要求详见办证须知。三、口岸签证机关恢复审发符合法定事由的各类口岸签证。四、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政策。
近日还有中国驻多国使馆通知,3月15日起允许搭乘来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替代核酸检测。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签证放开是入境旅游复苏的第一步,但当前入境旅游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我国签证便利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入境航班运力不足、入境旅游在客源市场的营销推广滞后等。入境旅游发展仍需国家政策进一步支持。
入境旅游产业链待重构
“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外汇来源,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占我国GDP约5%。入境游的发展,将为我国旅行社发展带来一定收益增长,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国际收支的贸易逆差。”春秋航空(601021.SH)董事长王煜日前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旅行社而言,入境旅游要想恢复到三年之前的状态,仍是“持久战”。
“三年多的业务停滞,入境旅游产业链已然遭到破坏。”胡继英无奈道,“入境旅游业务的恢复,一方面需要积极与海外合作旅行商沟通,及时向他们发出中国新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给海外旅行商提供更多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资讯和线路产品,争取让海外旅行商将中国旅游产品列入其2023年和2024年的产品营销计划。同时,需要重构国内入境旅游地接产业链。”
胡继英表示,经过三年疫情,各地的酒店、团餐厅、地接旅行社、外语导游都有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地接供应商有的可能不存在了。加上入境旅游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包括外联销售,计调后期和外语导游,急需培养后备人才。
记者联系多家头部旅行社了解到,这些旅行社即便是疫情期间,也基本保留了“主力军”,以期在市场恢复重启时,占据领先优势。其中,中青旅国际公司保有入境全市场外联销售和三十多名在职多语种导游的旅游服务商。中旅旅行也仍然保留了9个语种的专业人员,以便接待全球客户。
“入境旅游的基础之一是来华签证政策的便利性,此外便是往来中国的航班。而航班方面,仍需民航局主导,相应的航空公司及境外国家的支持。”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财联社记者。
“入境旅游会受到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的挤占效应影响,国际国内机票、酒店、景点等价格偏高,中国已经成为比较贵的目的地国家,这也是影响外国游客增长的重要因素。”胡继英称,国内旅游资源对于入境游客并不是很“友好”,例如机票、火车票、门票、酒店等旅游要素的预订对境外游客而言比较困难,特别是旅游旺季,一票难求。
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中旅旅行入境部总经理毕华表示,目前国际航班运力恢复仍需一段时日,但3月底至4月初开始,航空公司将执行夏秋季航班计划,将会增加很多航班。届时,随着运力的恢复和航班数量的增加,相信机票票价也将有所回落。
境外游客“请进来”仍需政策支持
入境旅游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入境旅游的发展,除了入境旅游行业发力,还需要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
“签证政策虽然放开了,但是与不少亚太旅游目的地国家相比,我国签证手续相对繁杂、费用高,是制约入境发展的重要束缚,希望国家能不断优化出台新的签证政策,比如落地签、免签、签证优惠等。”胡继英说。
目前入境的大多为华裔、港澳同胞,以探亲访友为目的办签证的相对较多。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探亲访友是刚需,可能下一步恢复的,才是来旅游的人。“入境旅游签证没有放开前,不少游客因种种不确定因素,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始订购旅游产品,所以目前来看,旅游产品也仍集中在距离较近的港澳市场,但像欧美这类远程市场,仍处于停滞状态。3月15日开始旅游签证才放开,才有可能向旅行社合作商推广相关产品。”
“此外,从客源市场来看,疫情三年,由于中国目的地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其他目的地早就开放,这就使得像亚洲其他与我国有竞争的国家(如日本、泰国、越南、印度等)先‘出去’推广,占据了客源市场的‘先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已然在营销推广上滞后,重启入境游,需要在营销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国家整体形象的投入。这就需要旅游企业前往境外办展,参加各方面论坛,重塑中国目的地形象。
财联社记者获悉,疫情前中青旅入境旅游总体收入中,欧美和澳洲、日本等主要客源市场约占7成,其他市场约占3成。
胡继英表示,根据中青旅国际公司海外合作旅行商反馈,北美、欧洲游客的长途出游计划中,中国往往不能被列入TOP 5。有些国家旅行批发商甚至不再经营中国业务。周边国家的营销推广及各种政策、价格好于中国,中国吸引力下降,吸引力超越我国的,亚洲就有泰国、日本等。“目前我国对外营销过于‘高大上’,形式大于内容,文化重于旅游,重于形象宣传,没有与市场可落地执行的结合,忽略了旅游产品的市场化属性。各省域各自为战,缺乏国家整体形象。这需要国家、地方牵头,把我国主要入境旅游企业纳入对外大营销推广体系中,构建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多元化对外推广渠道体系。”
同时,胡继英建议,借鉴境外旅游局的成熟市场营销经验,加强与境外大型批发商的合作;从国家旅游政策上扶植入境旅游,强调入境与出境旅游的挂钩和互动机制,借鉴外贸出口和进口的相互促进,从战略上提高入境旅游的地位;加强“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旅游展会,邀请境外大型旅游批发商来华实地考察中国境内三年来旅游资源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长足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工具和碎片化产品。
(编辑 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