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IPO观察 - 正文

科腾精工IPO:疑经营乏力研发弱,似不符创业板定位

来源:估值之家 2023-03-10 11:4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科腾精工IPO:疑经营乏力研发弱,似不符创业板定位)

浙江科腾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腾精工”或“发行人”),成立于2012年10月,科腾精工的主营业务为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具体产品类型而言,包括各类螺栓、螺钉、套件、螺母以及各类配件等,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等行业关键零部件的紧固、连接。


科腾精工以2019年9月30日为基准日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于2022年6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国元证券,审计机构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拟募集资金3.6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整整8个月过去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怎么关心这样一家零配件企业的上市情况,甚至关于科腾精工IPO的资讯都寥寥无几,这也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态度,而市场往往是聪明的,究其原因或许与政策相关。


2016年,我国出台《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2020年工信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型制造已在我国不同行业落地生根,不断生长出新模式新业态,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传统制造业的内涵和形式。服务型制造是以制造为基础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的产物。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高度体现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产业形态。


也就是说,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和产品上已经逼近巅峰鲜有进步空间了,因此我国近些年力求推行制造业与服务的融合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发行人所在地浙江省温州市是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计划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60家以上,但发行人并不在该名单中,而事实上发行人甚至未挤进温州市综合排名百名榜以及温州市制造业前五十名。由此可见发行人此次IPO并未占得天时地利,其上市道路能否一帆风顺呢,今天估值之家来和大家展开聊聊这家企业。


一、或不符合创业板定位


1.不满足创业板2022《暂行新规》

此前,创业板定位虽然强调“三创四新”,但众人对此的理解较为模糊,在最新的创业板上市规定中,明确了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深交所支持和鼓励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一)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二)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三)属于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企业,或者按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则申报创业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不适用前款规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


很明显可以看出《暂行规定》再次强调了企业研发投入和成长性的重要性,也是在为创业板IPO审核打补丁,剑指混水摸鱼企图蒙混过关的公司。报告期内,发行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亿元、3.2亿元、4.1亿元和2亿元,2019-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3.55%,低于20%,因此科腾精工并不符合《暂行规定》中的创业板要求。据悉,对于确实不满足《暂行规定》中新要求但还在IPO流程中的,预审员会通知发行人,大部分会主动撤回,或尝试转板。


而就在本报告撰写日的前不久,就有两家公司相继撤回创业板IPO申请,2023年2月22日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2023年2月17日,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终止了该两家单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其中,位于杭州的中翰盛泰生物与本文主角科腾精工同在江浙沪一带,同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计机构同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不知是否会有相同的命运在前方等待着发行人。


2.研发部门配置较低

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腾精工研发人员共54人,占员工总数的9.14%。核心技术人员仅有2人,如下表可见,发行人研发人员的学历构成几乎全部在大专及以下,两名核心技术人员均为本科函授学历。其中之一为研发中心负责人陈伟先生,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任科腾有限副总经理;2019年12月至今,任科腾精工董事、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另一位技术总监叶卓伦先生2019年12月至今,任科腾精工技术总监。此处并非诟病两位研发负责人的学历问题,而是由此以及整个研发部的配置来看,发行人的主要产品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投入研发,亦无需大量投入高精尖人才,那么又如何符合创业板的创新创业宗旨呢?

业内人士大概知道,汽车紧固件的需求约占整个紧固件行业总销量的23%左右,行业占比最高。新能源汽车近年发展势头强劲。全球汽车厂家也正往新能源汽车方面转型,汽车零部件厂商也不例外。以发动机为代表的内燃机车需要使用约3万个零部件,而纯电动汽车上的零部件则减少到一半。因此,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努力去改进技术,以迎合汽车厂商的需求。发行人汽车类紧固件收入分别为4,369万元、5,297万元、5,531万元以及3,053万元,占发行人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为13.82%、16.63%、13.70%以及14.99%,增长较为缓慢,最近两期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与发行人在研发方面人才投入低不无关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想要登录创业板,产品必须抗打,跟上变化节奏,很显然发行人在此方面处于弱势。


3.产品生命周期或将走向尽头

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费用投入情况分别为1,105万元、1,166万元、1,591万元以及77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48%、3.65%、3.89%以及3.78%,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为4.54%、4.67%、4.64%以及4.79%,可见科腾精工的研发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的研发费用水平。发行人对此的解释为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领域,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相比于车型众多、结构相对复杂的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结构的连接、固定部位相对较少,从而研发需求相对较少,因此研发费用率相对较低。


这个理由可以说的过去,但这样恰恰是发行人的致命伤。我们知道,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不需要研发且标准化的产品多处于成熟期阶段,若加上成本低廉且无技术门槛容易被替代,那么将会走向衰退阶段,而对于衰退类产品,进行断舍离亦或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才是聪明的选择,然而招股书中并未提及开拓新业务或其他能够扭转该局面的计划,募集资金用途仍是聚焦于当前主业紧固件,这实在与创新创业联系不起来,也不得不让人为其前途捏一把汗。


值得一提的是,发行人对研发费率较低更为牵强的解释是研发费用的核算方法,招股书提到发行人在研发费用的核算中直接能归集至研发项目的费用,直接记入各研发项目,对于不能直接归集至研发项目的费用,如人工费用、折旧与摊销等费用,则按照各研发项目实际工时占比进行合理分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研发费用核算方法而已,不能归于各项目的研发费用也并没有记在研发费用中,为什么要作为研发费用低的原因进行解释呢?发行人似乎在向投资人小声说,我没有刻意做高研发费用哦,所以我是值得信赖值得投资的哦。这就像是一个仅仅没有违法的人就宣扬自己是好人一样,而我们知道法律不过是对道德最低的要求而已。


另外,科腾精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审核,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133002832),资格有效期3年,企业所得税优惠期为2021-2023年度,而这样一家研发费率如此低,又严重缺乏高精尖研发人才的企业未来是否能继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且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腾精工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9.14%,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若未来发行人不能续得高新证书,那么将不再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二、资金状况堪忧


1.三项活动两项不给力,资金靠筹资来供给

除了外部环境的重大不利情况,发行人内部经营状况也是千疮百孔。如下表所示,报告期内,发行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41万元、-2,942万元、-1,566万元以及707万元,各期净利润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624万元、4,064万元、4,988万元以及3,940万元,可以看出发行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逐渐拉大,二者报告期内合计差异1.3亿元,尤其是2021年仅一年就拉开6,554万元的差异,这个经营结果是不太令人欣慰的。我们知道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还有折旧、减值损失等多个加项,因此经营良好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往往是高于净利润的,发行人同行可比公司的情况亦是与发行人相反。


发行人此种现象意味着其销售虽有增长,但却未能收到现金。各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加额分别为6,565万元、4,683万元、7,620万元以及3,018万元,可以看到发行人的应收账款每年均是大额增幅。且其存货亦是逐年大幅上升,报告各期增加额分别为148万元、983万元、4,567万元以及1,362万元。这意味着随着发行人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在信用账期方面或有所让步,在库存管理方面有待提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发行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尽人意,其投资活动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报告期内科腾精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34万元、-4,983万元、-4,653万元以及-2,628万元。企业共有三项基本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过前述分析已经了解到发行人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方面均十分不给力,两项基本活动长期为负,那么发行人的生存资金只能靠筹资活动来提供,否则科腾精工这辆大车就无法继续向前移动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招股书显示发行人报告各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数,分别为5,661万元、1,530万元、6,274万元以及3,377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为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及股东投入资金,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分别为6,200万元、1.5亿元、1.3亿元以及1,776万元,截至2022年6月末仍有短期借款6,963万元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952万元未归还,由此说明发行人报告期内每年都要依靠借款苦苦支撑度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靠借款生存又能维持到几时?


2.偿债能力较弱

如下表,发行人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的流动比率分别为2.8、2.77、3.52、4.11,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发行人的流动比率却仅为1.23、1.39、1.34以及1.48,我们知道,流动比率的参考值为2,可见发行人的流动比率是相对不高的。不仅如此,其报告期内的速动比率分别0.94、1.02、0.92和1.01,更是在参考临界值1左右徘徊。综合来看,不管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还是资产负债率发行人均远远赶不上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其偿债能力堪忧,远不如同行可比公司的资金状况健康。


三、收入方面瑕疵


1.核心业务螺栓螺钉销售单价逐年下降

发行人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螺栓螺钉、套件、螺母和配件类四类业务。报告期内,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亿元、3.2亿元、4亿元以及2亿元,主要聚焦于螺栓螺钉业务,报告期内该类业务收入为2.2亿元、2.1亿元、2.8亿元以及1.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分别为69.05%、67.15%、68.87%以及69.38%。然而螺栓螺钉的单价却逐年走低,由2019年的71.27元/千件,已经下降到67.16元/千件。这是由于发行人所处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对于成本控制要求较高,因此部分主要客户在进行零部件采购时,会根据其产品整体定价情况要求供应商不定期适当下调供货价格,此时成本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或许是发行人产品生命周期由成熟期即将转向衰退期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体现了其在面对下游客户时较弱的话语权。


2.客户集中度高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8%、94.44%、95.10%以及95.24%,占比可谓非常之高,其中第一大客户为海尔集团,其第一大客户的宝座极其稳定,发行人各期向海尔集团的销售额为1.7亿元、1.8亿元、2.1亿元以及1亿元,对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11%、56.42%、52.92%和50.82%,我们知道,50%是判断对客户存在重大依赖的红线,很显然发行人是越过该红线,患有重大客户依赖症的选手。该类选手虽有一定过会率,但由于对客户有重大依赖容易引发企业独立性等重大潜在风险,所以监管层对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比较敏感和重视。该类风险估值之家已多次提到,此处就不再赘述。


3.领用模式确认的收入或占比过高

存货管理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发行人内销收入确认方式分为领用确认模式和非领用确认模式。其中,领用确认模式为了响应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重要客户及时供货和零库存的管理要求,发行人根据客户需求安排生产并发货存放至客户仓库或客户指定仓库。紧固件量多件小,本身就不易管理,在生产领用方面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如工人随意领用,盘库困难等。


此次辅导的中介机构面对数千种规格型号的产品监盘也是十分惆怅,招股书提到,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监盘比例分别为57.86%、60.35%,监盘比例较低,可想而知其中的管理难度,放置在客户仓库的产品就更是如此了,由于发行人并未披露领用模式收入占营业总额的比例,通过前述我们已经得知发行人每年向第一大客户海尔集团的销售情况,美的集团作为发行人第二大客户,发行人各年向其销售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31%、12.66%、17.67%和13.44%。如果对于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均采用领用模式销售的话,那么报告期内该模式销售收入至少为70.42%、69.08%、70.59%以及64.26%,占比可谓非常之高,是一个非常容易藏污纳垢的场所,且不易被察觉。从存货账面价值方面亦可得出相同结论,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154万元、8,035万元和、1.2亿元以及1.4亿元,呈逐年上升状态,且主要为在产品和库存商品。我们知道高库存是掩盖问题的一把好手,它可以成功掩盖不确定的需求、不可靠的供应商、质量问题、生产不及时、工序瓶颈等诸多生产问题。


4.外销占比较小

紧固件虽有“工业之米”之称,但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无米下锅的阶段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少数人足以供起泱泱大国的食粮,而若要做大做强或要走出国门或要成为龙头亦或者寻找新的出路。而发行人显然不是行业龙头,且紧固件仍是发行人的利润承压产品,那么就剩下走出国门这一条路可走了。而这条路就好走吗?报告期内发行人外销收入分别为7,983万元、8,343万元、1亿元与6,778万元,占整体收入比例为25.26%、26.19%、25.91%以及33.28%,除2022年1-6月外,其他各期基本保持稳定占比。


从世界格局来看,我国是紧固件生产打大国,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国内紧固件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国内产量巨大,但是相比于国外而言国内紧固件起步较晚,再者前述提到发行人科技投入低,科研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如何与国内竞争者以及国外不断涌入的企业相抗衡呢?


四、销售费率远高于同行


报告期内,发行人销售费用金额为3,935万元、952万元、1,306万元以及56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40%、2.98%、3.19%和2.76%,可以看出该比值是波动较大的。招股书中解释2019年销售费用较高是由于股份支付费用较高导致,如下表所示,去除股份支付以及运输费用的影响因素后,发行人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0%、2.91%、3.08%以及2.64%,其可比公司该比率仅为1.79%、1.42%、1.34%和1.47%,经过对比不难发现科腾精工的销售费用率各期几乎都是双倍高于同行的。

而除职工薪酬外,排位第二、第三的销售费用为质量费用与业务招待费。质量费用主要系产品交付客户后,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部分产品存在瑕疵,发行人承担了相应的赔偿义务。报告期各期发生的质量费用为115.58万元、126.90万元、260.78万元和75.2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36%、0.40%、0.64%和0.37%。2021年质量费用较高是由于在海尔特定型号冰箱上,紧固件所连接的金属件出现断裂现象,终端客户投诉该型号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集团对该问题进行调查并向发行人进行索赔,此事件中发行人承担35%左右、另一紧固件供应商承担15%左右、钣金供应商承担50%左右。海尔集团是发行人的第一大客户也是主要客户,在报告期内发生此类事件,不得不让人怀疑发行人的产品质量问题。而紧固件作为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基础机械零部件,有“工业之米”之称,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客户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及安全性。


另外对于较高的业务招待费你我就更是心知肚明了,或是内控管理不严导致员工利用报销等途径侵占了公司资产或是商业贿赂所致。不管是何原因,可以肯定的是,该类费用较高并非是一项正面信息。


五、其他历史瑕疵


提起科腾精工的实控人陈伟鹏,他其实并不算是第一代创业者,其父辈就已经是在做紧固件生意了,科腾精工最初的生产设备、运营资金甚至是员工都是来自于其父母经营的这家公司—浙江永华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永华”)。


天眼查显示,浙江永华成立于1988年,曾被被最高法所列示为失信公司,陈伟鹏的父母陈忠、涂爱琴因为债务连带担保被法院列示为失信执行人。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裁定该公司2016年6月17日终止破产程序。该公司于2016年6月注销。


为了处理债务,陈忠、涂爱琴与债权人沟通协商,陆续通过子女、亲属以向债权人购买不良资产包(即债权、债务转让)或和解分期执行的方式清偿个人担保债务。截至目前,除福建海峡银行温州分行的债务尚在分期履行过程中外,其余个人担保债务均已处理完毕,法院也已删除陈忠、涂爱琴的失信信息。关于处置不良资产此处补充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假如A公司欠银行1,000万到期无法偿还甚至要破产,这种不良资产银行自然不会握在手里,于是以200万元卖给了资产运营公司,A公司再以300万向资产运营公司买回对自己的债务,如此运作一番债务就消除了。A公司赚了700万,资产运营公司赚了100万,谁吃了亏?当然是银行吃了亏,有的小银行甚至一年的利润可能都不够弥补不良处置的损失。

无独有偶,陈尔东,系实控人陈伟鹏的姐夫,自2013年2月起便在发行人处任职,陈尔东因将证券账户提供给他人,被他人使用从事涉案行为,违反了证券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于2019年2月12日对发行人董事陈尔东等责任主体出具自律管理措施决定通知书。


不仅如此,发行人本身也存在虚假出资情况,发行人发起设立时出资的318万元来源于第三方借款,科腾有限设立后,实际股东通过向科腾有限借款的方式予以偿还。且根据温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温市监综执责[2020]0923号),发行人因相关股东取得外籍身份后,未及时提交最新外籍身份信息,涉嫌向主管机关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被温州市监局处以2万元罚款。实控人及其亲属可能法律意识淡薄,也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无论是偶然还故意,这样会不会给发行人带来或有负债问题我们暂不清楚,但如此接二连三地触碰红线,总是会引起投资人的警惕之心。


综上所述,科腾精工此次IPO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忧外患,外患在于未顺应政策及时代潮流:业绩不满足《暂行新规》,不符合创业板定位,亦未积极响应国家服务型制造的政策引导。内忧在于经营不善:较差的现金流及偿债能力、核心业务单价降低、重大客户依赖、研发配置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的走向不容乐观、远高于同行的销售费用率以及其他法律方面瑕疵等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美的集团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