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严禁变相举债,地方化债态度更坚决!五大类化债方式,隐债置换或成2023年主线)
财联社3月3日讯(编辑 杨一骏)日前,我国31个省份2023年地方两会已全部召开。从各省预算执行报告的披露来看,广西宁夏等省份化债取得积极成效。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化债的措辞来看,多数省份态度较2022年更坚决、措施更细致。近年来地方化债措施可归结为五大类,置换或成为2023年化债的主要方式。
广西、宁夏、广东、河南等成化债“优等生”
部分地区披露2022年隐债化解进度,释放积极信号。在2022年各省预算执行报告中,广东省指出“已如期高质量完成中央赋予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全部化解目标”;河南省提出?“超额完成2022年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广西省提出“全区完成截至2022年末政府隐性债务累计化解计划的150%以上”;宁夏指出“2022年,全区化解隐性债务213亿元,隐性债务规模较峰值下降50%,连续5年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多省化债态度较2022年更坚决,严禁变相举债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仍是2023年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但各地的态度与措辞有所差别,部分省市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态度更坚决、措辞更严厉。
“坚决遏制增量”是大多数省份都强调的,同时化解存量要稳妥、有序。重庆、湖南、安徽、内蒙古、贵州等地额外提到了“变相举债”的问题,强调要严查、禁止此类行为。
也有部分省份直接提出了化债将实行的具体措施,表述较细致。比如内蒙古提出“开展政府债务化险渡峰行动,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举措帮助基层化债”;贵州则表示将“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
华福固收统计了2023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地方化债态度变化的比例,尽管也有部分省份对于债务化解方面的态度是边际减弱的,但2023年城投监管基调转向的概率较小。城投尾部风险将持续加剧,低评级城投债估值收益率将进一步走高,弱区域非标违约将继续增多,需重点关注弱区域、弱资质主体因政策收紧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民生固收就全国两会进一步作出前瞻:地方两会的工作重点整体还是围绕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展开,并结合地方的现实情况而制定。虽然其与全国两会的政策目标并非等同,但在当前内外宏观图景下,全国两会工作重点和政策制定在大方向上较地方两会部署呈现明显偏离的可能性较小。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可进一步关注2023年全国两会的相关表述。
五大类化债方式,置换或成为2023年化债主线
对于近年来地方政府化解城投平台债务的方式,德邦固收总结为五大类:置换型、资源型、恳谈型、政策型、内生型。
“置换型”即“置换债券”,以“借新还旧”模式出现。“资源型”包括当地政府拥有较高变现能力的资源及资金,“资源”指的是以白酒、矿产、股权等存量资产进行盘活,“资金”指的是由政府设置专项基金、防范风险基金、信用保障基金等来化解债务。“恳谈型”指地方政府与投资者的恳谈会,近期山东潍坊、广西柳州都召开过。在恳谈会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会提出各种化解债务方式,竭力提升投资者信心。“政策型”指的是依靠合法合规的政策文件来进行展期债务、重组债务、平台整合等,遵义道桥贷款展期正是基于《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与《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财预〔2022〕114 号)等两份文件的实践。“内生型”指的是依靠地方政府所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断提升实缴税金规模与非税收入,从而靠着内生增长来提升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并逐步化解债务。
华福固收认为,由于2023年年初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贵州省发布的财政报告中关于“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发言,市场对于隐债置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2023年各省市在继续沿用2022年各类化债举措的同时,或将开展隐债置换工作。
上海债券私募机构水牛基金负责人卓亮表示,2023年城投还债压力主要还是通过置换和政府出面的方式来缓解。若债务到期无法按时偿还,地方政府的首选应对方案是借新还旧,用新融资的钱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本质上没有改变债务规模,甚至不会影响偿债义务。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违约,政府可以通过恳谈会和平台整合的方式来提振市场信心。在金融市场“信心比黄金重要”,有了预期有了信心,“信仰”就可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