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点调查|服装企业跨界光伏,棒杰股份能否找到业绩新增长点?)
2月21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采购了价值9.12亿元的高效光伏电池片相关生产设备,全部用于扬州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此前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借助战略股东在光伏产业的丰富经验,把握光伏产业增长市场机遇,计划投资26亿元布局光伏,形成“无缝服装+光伏” 的双主业业务格局,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虽然近两年上市公司频频跨界光伏,但服装企业跨界光伏,难免让人质疑跨度太大。棒杰股份为何要跨界光伏,光伏又能否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为何跨界光伏?
棒杰股份始建于1993年,以ODM\OEM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无缝服装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服务,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
由于主要从事代工业务,并且产品大多用于出口,因此相较于有自主品牌的雅戈尔、浪莎股份等公司,棒杰股份在服装领域并不知名。并且它的自主品牌近几年也同样发展缓慢。
根据中金公司研报,无缝服装2013-2022年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市场成长空间较大,行业需求景气度较高。同时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棒杰股份所从事的无缝服装领域,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占服装行业的5%左右。
可见棒杰股份所处行业虽然复合增速较高,但行业目前空间较小。并且,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还有部分新兴国家依靠低廉成本、国际贸易政策等优势,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激烈程度。
从主要竞争对手产能来看,棒杰股份拥有无缝针织机471台,而美邦纺织拥有相关设备约500台,浪莎控股拥有设备约300台、健盛集团拥有设备600-700台、Trefron拥有800-1,000台。从产能来看,棒杰股份面临较多竞争对手,并且难有规模经济优势。
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公司产品88.84%用于出口,国内市场还处于缓慢开拓阶段。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7亿元,同比增长13.61%,主要是出口业务订单量有所增加。营业成本3.71亿元,同比增长13.49%,主要是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有所增加。公司净利润0.61亿元,净利率为12.33%。
总的来看,在公司无缝服装主业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外汇汇率波动等多重风险的情况下,棒杰股份存在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
因此,跟其他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一样,主业不振的棒杰股份同样盯上了成长确定性较强的光伏行业,试图将光伏作为拉动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并非首次试图跨界
而早在宣布跨入光伏行业之前,棒杰股份已有多次跨界尝试。从其控、参股子公司的变动来看,公司曾涉足多个产业。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除服装领域外,控参股子公司还涉及小额贷款、投资管理、医疗技术、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基金投资等。
在医疗领域,2015年公司控参股子公司新增了棒杰医疗投资管理,但是从盈利情况来看,该子公司自设立以来就从未实现盈利。2016年公司控参股子公司新增上海棒杰医疗科技,但这个子公司仅2017年实现盈利16.63万元,其余年份均为亏损。
根据2021年年报,棒杰医疗投资管理净利润-785.70万元,上海棒杰医疗科技净利润-292万元。棒杰股份对上述两家子公司的投资额总计5亿元,在连年亏损后,棒杰股份在2022年10月公告要将这两个子公司转让,但是在资产出售报告中,对两家公司的评估值仅有2.52亿元。可见投资医疗领域并没有给棒杰股份带来预想的业绩增长。
2019年10月,棒杰股份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出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威猛空天防御,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探索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业务发展,以期实现公司经营业绩增长。但是,随后不到一年时间,棒杰股份就注销了该公司。对此,公司公告称,棒杰股份并未对威猛空天防御实缴出资,威猛空天防御亦未实际开展经营业务。棒杰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尝试也未成功。
2020年5月,棒杰股份公告称,拟发行股份收购绿瘦健康100%股权,绿瘦健康是体重管理相关领域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棒杰股份实控人将发生变更,虽然公司未披露实控人是哪一方。但是重组与实控人变更同步运作,还是引发了市场对其是否触发借壳猜想。
不过上述收购仅筹划了不足半个月就宣告终止,由于双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棒杰股份终止了本次交易。
2020年9月,棒杰股份再次公告资产重组预案,意图置出无缝服装相关业务,置入华付信息51%股权,华付信息是一家基于软件技术及AI算法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果本次重组成功,棒杰股份就能实现从服装到人工智能的跨越。但是,在酝酿一年之后,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继续推进重组事项不确定性较大等原因,这一次重组也宣告失败。
2021年5月,公司再次公告,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年产2,000万件生物基无缝服装生产项目,主要生产功能性内衣、专业运动服装、休闲时尚服装等中高档生物基无缝服装。公司拟对设立的项目公司出资7,000万元,出资比例70%。但是从其控参股子公司相关信息来看,棒杰股份2021年报及2022年中报均未披露项目对应设立公司的业绩情况。
在上述的跨界尝试均宣告失败后,2022年9月,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向上海方圆、宁波青嵩分别转让6.00%、7.43%股权。棒杰股份正是借助此次引入的战略股东,坚定向光伏行业转型。
据棒杰股份称,引进的战略股东具备丰富光伏领域经验,并且具备从项目工程建设、运营、技术、工艺等相对完备的团队,团队大部分人员具备10年以上光伏从业经验。因此,虽然公司是从无缝服装产业向光伏产业转型,但其实公司已经具备了转型的团队基础。未来,棒杰股份还计划继续加大人员招募力度,尽快推进扬州市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投产。
近期,为护航光伏产业发展,棒杰股份还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重点激励新能源板块的核心管理、技术和业务人员,计划授予30名员工353.125万份股票期权。
在多次试图转型均失败的情况下,此次转型能否顺利推进,光伏能否成为棒杰股份的第二增长曲线?
光伏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近7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这其中有乳企-皇氏集团、玩具商-沐邦高科、环保企业-仕净科技,还有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就在今年2月3日,珠宝商-明牌珠宝也宣告将投资百亿入局光伏领域。
泰达宏利基金表示,跨界光伏的公司更多集中在新技术领域,尤其是技术迭代最为明显的光伏电池片环节。在PERC电池之后,TOPCon、HJT乃至钙钛矿电池,都在不断地突破转换效率,提升良品率以及量产能力。因此,涌现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向光伏电池领域转型。
这些跨界企业与棒杰股份一样,多是主业不振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毕竟双碳战略下,光伏行业未来成长空间以及成长确定性良好。
但是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行业,对于这些跨界企业来说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很高风险。
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光伏电池领域技术迭代很快,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工艺提升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工艺路线,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进步,很可能一年之后设备投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目前大多跨界企业都选择投资TOPcon电池,只有少数企业选择投资HJT电池。短期来看,N型电池正在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下一阶段光伏电池领域的主流。但从长期来看,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不断突破,或将会成为光伏电池技术革新的新方向。
在这样一个技术迭代快速的行业,对于这些跨界企业来说,缺少相关技术、人才优势的企业又能否紧跟行业技术变化?同时,大量资金涌入电池片领域,又是否会因产量增加,竞争激烈,带来大量投资亏损?
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各环节产量增速较快。
据华金证券研报,据不完全统计,当前TOPcon已建产能约69.75GW。从远期规划产能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TOPcon规划代建总产能超470GW,其中包括晶澳27.3GW,天合光能待建33GW,协鑫规划30GW……
此外,跨界TOPcon玩家中,明牌珠宝计划分两期规划建设16GW,棒杰股份计划建设10GW。
除了上述技术、人才等问题,光伏行业作为资金密集行业,未来产能扩建、技术研发活动、生产运营以及产品服务的市场应用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此前棒杰股份公告称,本次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亿元。但是对于棒杰股份来说,从公司2011年上市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总和加起来只有5.28亿元。
另外,从公司2022年三季报来看,公司货币资金仅1.91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仅1.45亿元,短期借款0.60亿元,总资产也不过11.21亿元,对比26亿元的计划总投资,棒杰股份未来能否有充足资金,足以支撑光伏行业这样的重资产模式?
至于将光伏视作第二增长曲线的公司,随着这些跨界企业纷纷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我们发现,大多跨界企业由于主业下滑,整体经营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依靠光伏实现扭亏为盈或预增的,只有钧达股份、仕净科技、皇氏集团等少数企业。
对于光伏行业这样技术更迭快速,对资金、技术、人才要求较高的行业,无缝服装起家的棒杰股份能否顺利实现转型,一扫此前试图转型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接连失败阴霾,这次棒杰股份又能否借助光伏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