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IPO观察 - 正文

热点调查|诺诚健华痛失大单,还能再次扬帆“出海”吗?

来源:估值之家 2023-02-21 19:2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热点调查|诺诚健华痛失大单,还能再次扬帆“出海”吗?)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创新药实力不断加强,中国药企对外授权项目快速攀升。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中国药企就有八项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达5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授权,不仅代表着中国创新药正在被海外接受,更是中国药企被全球认可的一种证明。然而,就在大伙还在欢呼雀跃之时,诺诚建华与渤健的终止合作犹如一场冷冷的冰雨,拍醒了每一个中国药企。这代表着虽签订了License out,也并不能保证创新药一定会“出海”,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面临“退货”,而“退货”无疑是对诺诚健华的一次大打击。


“割肉”出局


2021年7月,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诚健华”)与BiogenInc.(以下简称“渤健”)就有望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约定公司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约定,渤健除向诺诚健华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外,还将提供不超过8.12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另外渤健还可获得基于净利润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渤健和诺诚健华的这一合作,无疑给诺诚健华带来了巨大光环,在中国医药界也掀起了不小波浪。而这笔首付款更造就了诺诚健华科创板上市前一年营业收入的高光时刻,2021年诺诚健华实现营业收入暴增至10.43亿元。


然而,此项合作协议签订还不足两年,就宣告终止。2022年2月16日,诺诚健华突然公告,渤健已通知公司,决定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达成的上述合作和许可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权利,包括相关知识产权、研发决策权、生产和商业化权益,以及源自奥布替尼的商业收益。诺诚健华与渤健将在90日内完成权益过渡。


从诺诚健华公告来看,虽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措辞,积极乐观地报道事实。但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公告发布当日,诺诚健华A股和港股股价分别下跌18.37%和27.34%。


如今,渤健和诺诚健华合作走到尽头,诺诚健华除了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不予抵扣的首付款外,其他部分应是无法再获得了。


双方的友好合作为何会突然告吹?公告中取消原因为“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为便利而终止),根据专业人士解释: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只是一个法律术语,即自由解除,就好比网购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在这儿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均可无条件终止合作协议,且双方均不会对此次协议终止支付违约金,也不会影响诺诚健华已收到的首付款及其他相关已确认收入。


对于这个解释,似乎等于没说。大胆猜测一下,无非两种理由。一是,“甲方爸爸”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二是,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临床效果不达预期。


劝退之“缩减过冬”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渤健已为该合作项目支付1.25亿美元的首付款,该笔首付款不可退还。而渤健公司为什么会让这1.25亿打水漂,都不再继续履行合作下去。这不禁让人猜想,公司放弃合作,是否是因为资金紧张。


渤健成立于1978年,专注于神经科学领域,是全球首批生物科技公司之一。根据渤健公布的2022年财务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1.73亿美元,同比下降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79.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净利润为29.42美元,同比增长71.43%。


渤健主营业务收入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多发性硬化产品(MS)、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品、仿制药和其他产品。其中多发性硬化产品(MS)实现营业收入为5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脊髓性肌萎缩症营业收入为17.94亿美元,同比下降6%;仿制药营业收入7.51亿美元,同比下降10%;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1,300万美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不难发现,渤健主营业务产品收入都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但净利润却是增长的。因此,净利润增长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而是公司2022年出售了美韩合资企业三星生物制药公司的股份及部分建筑资产(通过查阅其年报所知)。据了解,过去几年,渤健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受到了较大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降。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00亿,只能靠变卖资产来凑利润。


据外媒Fierce Pharma 报道,渤健CEO将近75岁,任期即将结束。新任CEO  Viehbacher表示:在过去几年里,公司有些迷失了方向,收入不断在下降。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恢复公司增长。公司将不断推进削减成本计划,目标是每年节省10亿美元。所以,倒霉的诺诚健华就成了被削减的目标之一。又或许,资金紧张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渤健给外界印象一直是以阿尔茨海默症药品为主的医药公司,但事实上,多发性硬化产品(MS)才是渤健公司真正核心战场。从公司2021年营业板块来看,多发性硬化(MS)相关产品营业收入达54.3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3.38%,若除去出售三星生物制药合资公司股份及部分建筑资产收入,占比高达67.98%。


渤健财务报表显示,目前渤健有两款多发性硬化产品(MS)正在推进。所以从渤健公司战略布局来看,为确保公司在多发性硬化产品(MS)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并不会放弃一款优秀的多发性硬化产品(MS)。然而渤健公司却对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放弃了,这结果是不是可以认为,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还不足以优秀,奥布替尼败给了另外两款多发性硬化产品(MS)呢?


劝退之“肝损伤”


诺诚健华2015年成立,2022年9月科创板上市,是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诺诚健华由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管理家崔其松博士和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联合创办,有著名管理者和著名生物学家加持,洛城建华从一诞生就自带光环,在资本市场上犹如一个“香嬷嬷”。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的明星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


本次合作及终止合作针对的是诺诚健华开发的奥布替尼,奥布替尼是一款具有高度靶标选择性的BTK抑制剂,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领域。奥布替尼作为诺诚健华的第一个商业化产品,已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SLL以及复发或难治性MCL。2021年,奥布替尼降价51%被列为国家医保目录。


国内已上市,双方合作还不到两年,为何会突然遭渤健抛弃呢?目前,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但似乎进行得并不太顺利。


2022年12月24日,诺诚健华公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Ⅱ期临床研究实施部分临床搁置。因此,在美国进行的该临床研究不会开展新的患者招募。位于美国的受试者如使用奥布替尼70天或更短将中止用药,完成超过70天研究的受试者则获准继续使用奥布替尼。本次搁置的基于在使用奥布替尼的进行中的多发性硬化症(MS)Ⅱ期临床研究及其他非多发性硬化症(MS)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观察到有限数目的药物导致肝损伤病例。所有病例在停用奥布替尼后,监测肝损伤的实验室数值升高均可逆转。此外,美国以外地区的招募也将暂停。


尽管诺诚健华表示,公司将与FDA紧密合作以解决这项问题,包括实施更完善的安全措施。但受这一危机影响,公司A股开盘后暴跌,最终以跌停收盘,跌幅19.99%。


紧接着,不到两个月,诺诚健华就收到渤健终止合作的通知。对于这个结果,不得不让人怀疑,渤健选择退出,可能是临床试验结果并未达到渤健要求。所以在渤健消减成本计划中,把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给消减掉了。


未来何去何从


对于BTK抑制剂引起的肝损伤,并非只有奥布替尼遇到。2022年7月,赛诺菲宣布旗下Tolebrutinib临床试验被FDA叫停,原因是BTK抑制剂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出现多例药物引发的肝损伤;同样还有德国默克的Evobrutinib,在BTK抑制剂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的II期临床数据中,治疗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比例达26%,同样存在较明显的肝损伤;还有罗氏的Fenebrutinib。尽管这些产品都展现了在MS治疗上的优势,但是都同样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BTK抑制剂带来的肝损伤问题。


不过经过临床调整后默克针对MS的注册性3期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赛诺菲的Tolebrutinib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试验也在今年10月得以继续招募患者。


虽然,以上两款药物通过调整后,临床试验都能继续进行。但同样反映出,一个无论多么牛的跨国药企还是初出茅庐的中国药企,要在药品细分领域中脱颖而出,那就应在药品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上同样足够优秀。 


目前,诺诚健华公告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的II期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公司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公布中期分析结果。基于奥布替尼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令人鼓舞的结果,该公司对奥布替尼依然充满信心,并将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 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对于不可退还的首付款1.25亿美元,公司已在2021年度确认技术授权收入7.76亿元,当期营业总收入为10.4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达74.49%,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下降82.98%。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下降1309.8%。当这些数据一出来,不禁为诺诚健华捏了一把冷汗。而失去渤健支持,诺诚健华的业绩下滑厉害。虽说诺诚健华融资能力一流,但公司若能早日去U,不是更加让市场信赖吗?接下来,诺诚健华不仅要面对BTK抑制剂产品日益激烈的竞争,更要面对如何修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以及奥布替尼是否还能再次扬帆“出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医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