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贝莱德看好2023中国债市:博弈将带来诸多配置债券的机会)
财联社2月7日讯(编辑 杨一骏)市场震荡,“固收+”产品承压。国海证券相关研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固收+基金共1951只,合计规模2.35万亿元,较三季度规模减少14.30%。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贝莱德2月6日表示,固收+产品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仍对市场有较强吸引力,政策支撑性预期与经济实际恢复路径之间的博弈,会给2023年带来诸多配置债券的机会。
上述言论,是贝莱德基金经理李倩在一场直播活动中作出的表态。2022年,国内市场股债双杀,上一年风靡一时的固收+产品时不时被戏称为“固收-”。固收+基金产品在今年是否还有投资的意义?
对此,李倩认为,固收+基金通过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捕捉收益弹性的同时,追求稳健的投资回报。尽管去年权益和债券市场同时存在风险,但股债负相关性仍存。以去年为例:前三个季度上证指数下跌17%,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40个基点,中长期债券基金实现约2.5%的回报;进入四季度,债券收益率因经济复苏预期上行,而股票市场则探底回升。对于想把握上行收益,却又不想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固收+产品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非常合适。
对于今年债券市场的机会而言,李倩认为,尽管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国内经济复苏是大势所趋,但宏观经济结构是分化的。从春节前的高频数据来看,疫情第一波达峰后下行,经济正逐渐恢复。由于2022年的低基数,2023年国内经济向上的潜力明显。但外需受到压制,出口会出现阶段性走弱。整体看,投资者关注的政策支撑性预期与经济实际恢复路径之间的博弈,会给2023年带来诸多配置债券的机会。短期来看,债券市场经过前期的回调之后,确定性比较高的票息收益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春节后技术面上的供给增多,会给债券配置带来择期介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