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022车市盘点之海外篇:伏尔加河畔响起“中国之声”

来源:财联社 作者:徐昊 2023-01-13 17:2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2车市盘点之海外篇:伏尔加河畔响起“中国之声”)

财联社1月13日讯(记者 徐昊)从去年2月下旬至今,俄乌冲突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2022年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欧洲企业协会(AEB)1月12日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汽车总销量687,370辆,较上一年暴跌58.8%。由于严重依赖西方投资和高科技设备,俄罗斯汽车产业成为受俄乌冲突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不过,由于西方汽车制造商的退出和本土零部件供应链的短缺,俄罗斯市场反而给中国车企留下了空白。根据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提供的数据,在俄罗斯市场,60个汽车品牌中只有14个仍在活跃,其中三个是俄罗斯品牌,其余均为中国品牌。

供应链短缺、西方车企出走

俄乌冲突对俄罗斯汽车产业的打击首先体现在零部件供应上。

由于难以采购零部件并建立新的供应链,部分俄罗斯本土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停产待工或生产“减配”的产品。其中,由于零部件短缺,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Avtovaz)只能销售没有安全气囊或ABS的拉达品牌汽车。

在造成本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紧张的同时,俄乌冲突也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汽车供应链造成了影响。乌克兰约占欧洲汽车线束供应量的五分之一,而俄乌冲突后,多数乌克兰当地的线束厂已停工。大众汽车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其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其中,2022年上半年,由于俄乌危机和线束的缺乏导致其生产放缓,产量下降了22%。

除此之外,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车企成本攀升,压力传导至消费端,全球各大市场的汽车零售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上涨。

据耶鲁大学的报告,俄乌冲突爆发后,约有1000家外国公司撤出了俄罗斯,其中便包括不少车企。今年1月3日,俄罗斯副总理兼工贸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表示,隶属于工贸部的俄中央汽车和汽车发动机科学研究所(NAMI)将把日产的俄罗斯资产转让给AvtoVAZ。

日产汽车位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工厂最早于2007年7月破土动工,两年后该工厂开始投产,年产能10万辆,主要生产包括X-Trail、穆拉诺等车型。2022年3月,受俄乌冲突影响,日产关停了上述工厂,原计划于2022年9月下旬恢复生产。但受俄乌局势升级打击,最终日产选择退出俄罗斯市场。

目前包括雷诺、丰田、日产和马自达等主流车企均宣布撤出俄罗斯。据市场调研机构AUTOSTAT最新数据,包括大众、日产、现代等在内的汽车集团2022年全年在俄市场销量均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雷克萨斯的降幅高达84.8%。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提升28个点

在西方车企撤出后,中国汽车品牌大举进军俄罗斯市场,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俄罗斯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表示,2022年中国新车在俄市场份额由2021年9%升至37%。相比之下,韩国汽车品牌份额降至11.2%,欧洲、日本及美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降至7.3%、6.6%和0.9%。

Autostat数据显示,2022年销量最多的中国品牌汽车为位居俄罗斯整体市场第五名的奇瑞,销量为39,526辆。其他中国品牌中,哈弗位列第六,吉利汽车位列第八、奇瑞星途第十三、长安汽车第十九。

2023年1月10日,吉利汽车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旗下首款车型极氪001,在俄罗斯市场开启预售,起售价6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60万元),成为最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品牌车型。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于去年11月开始在俄罗斯销售,创维汽车也在同年6月进入俄罗斯市场。

除整车进口,俄罗斯车企也正积极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长阿里汗诺夫曾在去年12月初表示,俄罗斯车企AvtoVAZ已复工。该公司与三家中国公司签署了协议,正在进行组装工作,至2022年年底前计划生产1500-2000辆汽车。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两家合作公司可能是北汽和东风。

2022年12月中旬,俄罗斯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对外称,“许多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留下了生产线,建议将部分产能出售给中国品牌车企,让这些企业在俄罗斯当地扩大产能。”

“目前尚未有可以披露的信息。”对于市场有关俄罗斯车企将从中国车企导入部分产品的消息,奇瑞及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回应财联社记者表示。

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预计,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在2023年将达到40%左右。如果俄罗斯国内生产停滞不前,中国汽车制造商销量最终可能占到总销量的7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